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2023年世界航海科技大会在山东青岛举行

发布时间:2023-10-19 11:00:00来源: 人民网-山东频道

  10月17日至19日,“智能航运技术与发展趋势”——2023年世界航海科技大会在山东省青岛蓝谷举行,交通运输部、山东省政府、山东省科协、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

  共商智能航运未来发展路径

  围绕中国智能航运发展预测与展望这一话题,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提出,到2025年,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航行法规基本完成,辅助驾驶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遥控驾驶和有人在船的自主驾驶技术实现多样本应用;到2035年,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智能化的航运新业态基本形成,沿海遥控驾驶、自主驾驶船舶占比超过30%;到2050年,技术与产业化可以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高质量的智能航运体系,智能化网络化航运服务供给覆盖全球。

  海域立体运输系统是由海域水面运输系统、海域水中运输系统和海域水下至水面运输系统组成的新型立体综合运输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表示,海域立体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规划设计技术、智能运行控制技术、绿色能源供给技术、高效组织管理技术等。面向海洋开发和活动的日益增加,亟需重视海域立体运输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海域立体运输系统的建设,需要从技术体系、装备谱系和标准架构多方面推进。要结合海洋强国战略,开展海域立体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海域立体运输系统的技术引领。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安司官员萨沙·普利斯特姆介绍,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可以减少人为产生的操作错误、在紧急行动中快速部署、降低潜在成本。同时,MASS也为监管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调整和完善海上航行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平衡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中心是致力于推动海洋信息控制与检测、水下智能机器人、数字导航、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造船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该中心监事会主席亚历山大·平斯基表示,俄罗斯完成了第一艘自主船舶的认证流程,并将很快实施相关法律,涵盖自主航行船舶运营的各个方面,将为全球航运业发展提供参考。

  欧盟各国非常关注并积极支持智能航运技术在内河运输中的应用和实践。荷兰可持续运输和物流专家组(NESTRA)致力于研究内河航运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并为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等提供咨询和应用研究服务。会上,他就欧盟内河智能航运实践发表演讲。

  当前,航运业发展的趋势是绿色、低碳、智能。葡萄牙工程院院士卡洛斯·格德斯·苏亚雷斯参与了约60个欧洲项目,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约400篇论文。会上,他对航运业绿色智能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交流分享智能航运实践经验  

  智能船舶作为高端装备,是智能航运的重要支撑,对于产业能力提升和航运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9年交通运输部将中远海运智能船舶发展应用列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孙云飞表示,目前,相关工作稳步推动并取得积极成效。在应用示范方面,智能系统列装船舶包括大连海事大学教学与实训两用船、1.4万标箱、1.6万标箱系列集装箱船、7.7万吨系列多用途船、700标箱电池动力船等。在顶层设计方面,已完成3份标准的编制工作,正开展5份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在功能开发方面,研制船舶避碰行为监测系统,已完成17套2.0设备的安装;开发远程智能工况监测功能,已开始装船测试。

  山东港口把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作为“五个国际领先”发展定位的首要任务,制定《山东港口智慧绿色港顶层设计方案》,规划绿色低碳港口“总蓝图”。

  山东省港口集团首席科学家张连钢表示,山东港口创新驱动生产业务变革,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方面,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以“远控自动化岸桥+无人集卡+自动化轨道吊”为基本布局的自动化码头;推动传统码头智能升级方面,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实现“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积极建设液化码头生产管理系统、视频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视频巡检系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自动化门机在渤海湾港正式投入干散货作业。此外,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清洁能源应用,建设管理决策智慧大脑,升级港航服务生态圈层。

  推进智能航运技术创新社区建设  

  10月17日,大会期间,中国航海学会举行了“智能航运技术创新社区”(简称创新社区)授牌活动。

  据悉,创新社区由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联合中远海运集团、山东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引航站等相关单位,以青岛智能航运产业园为基础成立,旨在加快智能航运技术研发与实践,探索聚集智能航运创新要素、促进交流合作和培养新型人才的新机制与新模式,推动航运领域技术进步,为航运智能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何建中强调,创新社区建设,一是要突出创新特色,以智能航行技术为核心,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形成新的创新成果;二是要加强协同合作,搭建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航海科创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型科技企业等科技资源,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出题者的作用,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三是要促进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发展。

  据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亚斌介绍,创新社区主要活动包括汇总和分析行业信息,准确把握航海创新发展趋势与热点,促进成员单位间信息共享;举办线上或线下学术与业务会议,组织联合业务考察和成员单位间互访交流,促进成员单位间业务交流和共同提高;组织开展促进智能航运技术、模式、机制和共性技术研究并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协同发展。探索促进智能航运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和孵化智能航运创新企业;组织具有优势的成员单位和专家共同申请、实施国内外智能航运研发和工程项目;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探索智能航运人才跨地域聚集、流动和合作开展研发的机制与模式,为智能航运人才在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机会和保障。社区实行开放加入制度,凡愿意加入合作的均可申请加入。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港航科技合作  

  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国际港口航运领域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各单位间协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航海学会等21家单位向全球港航界发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港航科技合作倡议》,包括四点倡议:

  从各自探索转变为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合作的新生态、建立国际港航科技合作平台、推进绿色低碳智能发展。

  大会还发布了世界智能航运十大案例,具体为: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制定MASS CODE的路线图、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进智能航运标准建设、挪威“Yara Birkeland”号自主航行集装箱海船、俄罗斯自主和遥控航行试验项目(ARNTP)项目、日本“MEGURI2040”项目、中国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中国船舶智能航行与控制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荷兰制定智能航运发展路线图、中国港口大力推进全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韩国“Prism Courage”号超大型LNG自主航行船。

  大会学术委员会推选了最佳论文和优秀论文,并在自主船舶与航海保障、智能港口、智能航运与安全、智能航运与可持续发展等4个分会上开展学术交流。(刘颖婕)

  (责编:聂俊穹、邢曼华)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