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阳曲③ |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10月的秋天,青山远黛,斜阳如画。行走在太原市阳曲县的田间村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智慧大棚内,生机勃勃的果蔬仍绿意盎然;民宿旁,溪水潺潺、炊烟袅袅,悠然的田园风光吸引着各地游客……
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过程中,作为农业大县,太原市阳曲县各乡镇统筹规划,尽显其能,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竞争力,昔日一个个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小村庄,如今焕发出新活力。
擦亮乡村底色 风景变“钱景”
由太原出发向北而行,驶出西凌井隧道,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苍翠青山交汇成一幅生态美景。
群山环抱之中,正是阳曲县西凌井乡六固村所在之处。村庄坐落平畴而又紧接青山,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你看,到处都是绿色,现在村里林木覆盖率达到了85%。”六固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树林说,“过去村里人忙完农活儿,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地堰上,看着绿油油的大山和沟里清澈的溪水,心里舒坦。”
离村不远处还有一个名叫“三郎洞”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山高林密,流泉、古树、奇石遍布其中。近几年,六固村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和三郎洞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要发展,基础设施不能孬。”陈树林介绍,六固村作为首批美丽乡村,在市、县、乡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硬化村内青石板路面,改造农户上下水,建设全长6.3公里“三郎洞”旅游公路……基础设施有了质的提升。
路修好了,设施跟上了,来到这个小山村的人越来越多。游客在这里露营、烧烤,把原生态风光拍下来发到网上,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三郎洞更是一度被评为“太原周边十大免费自驾游景点”。据陈树林介绍,现如今,每年能有十万余人来六固村游玩。
临近中午,走进秀萍农家饭店,老板娘孙秀萍正忙着张罗当天的午饭。“过去的收入来源只有务农,这几年游客逐渐多了,我就开了这家农家乐,村里大力支持,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村“两委”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今年,在原有50个大棚的基础上,该村继续新建80个大棚,主要种植菌类,绿色瓜果蔬菜等。这样游客来到六固村,不仅可以饱览自然风光、品尝特色美食,还可以到大棚采摘新鲜蔬菜,预计每棚年收入将达到8000元。
凭借扎实的治理基础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六固村吸引的不仅仅是南来北往的游客,还有不少愿意来投资兴业的企业家。
“这里有山有水,风景优美,气温适宜,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很有开发价值。”四川鑫灿熠时代科技有限发展集团董事长赵雅洁在六固村考察了几个月后感慨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三郎洞景区,引进投资商,打造民宿、烧烤、房车营地等项目,进一步擦亮六固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的名片,让更多游客走进六固、了解六固,让村子更加美丽,村民越来越幸福。”说起后续的发展规划,陈树林信心十足。
壮大集体经济 激活“致富密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这些年,阳曲县泥屯镇芦家河村和其他村庄一样,不断摸索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具体发展什么产业,成为芦家河村的头等大事。
换个思路盘点下“家底”——芦家河村紧临尖草坪区,东西山旅游公路贯穿于村庄北部,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地处兰村泉域一级保护区,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2021年年底换届后,新“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仅35岁,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具有突出的人才优势。
村“两委”多次派专人外出观摩,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决定引进车厘子,发展特色种植。
说干就干,村党支部把方向、挑大梁,村委会协调土地流转、开展技术培训,按照“‘两委’干部带头、脱贫户全覆盖、一般户自筹资金入股”的合作模式,在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资金的支持下,车厘子种植项目实施起来,一期营业收入达40余万元。
车厘子种植“一炮而红”,芦家河村乘势实施车厘子大棚二期项目,36户村民按照“保底本金+五年分红”的方式共入股86.4万元。“没想到车厘子能卖得这么好,游客来了都不够摘,我当然也要种了。”芦家河村村民陈安平看到车厘子的种植前景,积极要求加入其中。
高经济价值、规模化种植的车厘子已成为芦家河村特色创收产业项目。经检测,芦家河村车厘子果径最大可达34毫米,成熟果实糖度可达21%,品相口感不输进口车厘子。
实践证明,相对于小农户的一家一户经营,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可以让经营规模更大、经营活力更足、发展实力更强。
基于此,芦家河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继续拓宽经营思路,夯实产业基础,不断增强自身“造血活血”功能,做强集体经济建设。
“我们综合运用企业管理思维,将村‘两委’干部作为企业法人,将村民当作股民,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动整村农旅产业的发展。”阳曲县泥屯镇党委委员、组宣委员赵璇介绍。
2022年,芦家河村集体经济通过村民配套住房、车厘子种植生产、民宿湾旅游接待、渣土清运服务等多个项目运行,全年收入约160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96.5%。
增产增收 现代农业装上“数字引擎”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成为产业创新增收的关键,在农业领域,更是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使农业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占地800多亩的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是太原市唯一的省级农业开发区,走进位于该区的智能化玻璃温室,最大的感受就是耳目一新。与传统的农田和温室大棚相比,这里更像是一座现代化工厂。依托科技力量,番茄、生菜、草莓、甜瓜等各类果蔬正在这里孕育、生长。
“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一种是水培,另一种是椰糠栽培,这两种栽培方式可实现精准施肥,杜绝土传病害。”山西农港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员庞婕介绍,经过他们栽培的果蔬,品质好、产量高,生产周期短。更重要的是,农药的使用量微乎其微。
在这里,几乎很少见到工人的身影。通过电脑操作,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智能化浇水、精准施肥。不仅节省肥料和水分,还能大幅提升产量,真正做到高产、高效、高回报。
“我们的优果率可达90%以上,相较于传统大棚提升30%,可以有效提升山西省的蔬菜品质,解决山西蔬菜种苗‘卡脖子’难题。”庞婕说,园区还根据阳曲县广大农户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种苗,并辅以相应的技术指导,让农户们感受科技带来的效益和好收成。
智慧农业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获取、处理与应用贯穿着智慧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在山西农港,每个大棚内都安装了国内领先的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实现对棚内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根据采集而来的数据,该公司的“智慧系统”即可对棚内的生产环境进行实时调整。这样一来,就能轻松实现“增产、增收”目标。
据介绍,园区现有规划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平方米产量可达35—50公斤,是传统温室大棚的3倍以上,年产蔬菜6000—8000吨,年综合收益可达8000万元以上。
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先行先试和果敢探索,不仅为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蹚出新路,更为省内更多农业县(区)搭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在阳曲,乡村不只是安居的家园,更是乐业的天地。各类新业态正引领着美丽乡村,向着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