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火狮灯“舞”进校园 非遗技艺“活起来”
“咱们舞狮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节奏,脑子里记住下一步怎么做,双手动作时脚法也不能乱……”9月18日下午,在四合乡中心小学练习室,73岁的非遗传承人景礼祥正一丝不苟地指导孩子们练习火狮灯。
火狮灯发源于四合乡宏霞村,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灯尾、龙灯身、长马耳、狮子头”——火狮灯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地方舞狮文化的独特魅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时代更迭,也曾陷入沉寂。
四合乡中心小学“少年火狮队”。王静供图
“现在愿意学火狮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项技艺后继无人。”作为火狮灯非遗文化传承人,景礼祥对于火狮灯的传承问题曾一度忧心忡忡。好在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火狮灯表演逐渐在各类舞台上频频亮相、大放异彩,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今年4月份,在广德市教体局和市文化馆的推动下,四合乡中心小学正式成立了“少年火狮队”,16名小学生的加入为火狮灯的传承注入了蓬勃生机,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校园里“活”了起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只有调动孩子们体验、学习非遗的积极性,才能让这些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生机。“将非遗项目引进校园,成立专业队伍,让传承人亲自授课,是我们探索非遗传承的有益实践。”广德市文化馆馆长彭晓磊表示,下一步文化馆将组织编曲写词,让“少年火狮队”表演更加融入时代生活,让非遗文化向新而生,散发绚丽光彩。(王静 张东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