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安居乐业生活美 共筑幸福“石榴园”

发布时间:2023-09-18 10:21: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老式铜壶、火盘、风箱、马鞍、耙子、纺车……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园丁社区,有一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展览室”,每天来这里参观的居民和游客络绎不绝。这些老物件不仅承载着鄂尔多斯各族群众的生活记忆,而且见证了岁月变迁、国家发展,激励各族群众接续奋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我们想展示的不仅是老物件本身,还有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会激励我们团结前行。”园丁社区党支部书记、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阮晓宇介绍说。这里的200多件展品都是园丁社区居民巴音老师捐赠的,有些是他家里沿用下来的,有些是从民间收购的,社区专门打造了这处展厅来归类展示,让共同的记忆和共同的文化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

  园丁社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五分之一。辖区内有5所学校,其中有2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多、学校师生多、陪读家长多的特点,园丁社区充分发挥“红石榴”品牌效应,以“融合”工作法为抓手,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石榴园”。

  在园丁社区三楼的书画室里,有一面展示书画报的墙,格外吸引眼球。这面墙上挂满了从1985年到2020年出版的《书画报》和《中国书画报》,这些书画报是社区退休教师哈斯朝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捐赠的,目的是让社区居民了解书法发展历史,感受时代变化,增强文化认同。书画室里还有社区3名老党员捐赠的珍贵书籍和书法作品供居民欣赏。平日里,来这里画画、练书法的居民和孩子们一波接一波,社区里有书法特长的老人会免费给大家教授书法,过年时居民们还一起写春联,这里成了社区各族群众其乐融融的家。

  为联合社会各界,统筹优势资源,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园丁社区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由社区书记、退休老干部、辖区“五老”宣讲员、社会组织负责人、热心居民等各类社区能人作为促进会成员。依托这些社区能人在各自擅长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开展“石榴籽”微课堂、“敬老爱老促团结”“学雷锋我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共建的力量逐渐壮大。同时依托促进会,成立红石榴志愿服务联盟,根据促进会成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牵头组建了石榴根、石榴叶等7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园丁社区还将辖区划分为3个民族事务网格,配备3名网格长、10名专职统战网格员,组建了网格、小区、社区三级议事会,实行“多多议善”工作法,目前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00余场次,解决了小区充电桩选址、绿化、屋顶漏水等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康巴什区的另一个街道社区,团结和睦、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一样浓厚。

  这几天,家住康巴什区康新街道悦和社区的刘慧老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今年77岁的刘慧是悦和社区“共享奶奶”项目的带头人,这个项目主要是依托社区里身体健康、有空余时间的老奶奶们,帮助那些因工作忙碌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的社区居民接回孩子,在社区活动室里陪孩子们写作业、画画、做手工,等待家长回家。“现在年轻人工作忙,我们老年人能帮就帮一点忙。我们社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群众,大家都生活在共同的家园里,只有互帮互助、团结和睦,才能把家园建设得和谐美好!”在刘慧老人的带动下,如今悦和社区里已有21名老人自愿加入“共享奶奶”队伍。

  悦和社区是个流动人口占比高达99%的社区,辖区居民来自全国27个省市。社区根据辖区实际,打造“21℃暖”党建品牌及“达雅尔伙伙来”社会治理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党的建设与民族工作融合共进,带领辖区党员干部群众合力共建幸福家园、共同追求美好梦想,为民族团结架起一座暖心、安心、稳心的桥梁。

  悦和社区党支部以各族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设置“红暖悦和”“温暖集市”“暖暖相伴”“情暖小屋”等5类18个“21℃暖”服务项目,针对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群体,实施“一个新书包”“暖心生日宴”“幸福来敲门”等“情暖小屋”项目;针对个体商户、小微企业等群体,实施金融集市、就业集市、跳蚤集市等“温暖集市”项目;针对红色共享联盟成员、睦邻党群联络员等群体,实施“暖暖相伴”项目;针对流动人口资源共享的需求,实施“共享奶奶”“共享爷爷”、共享课堂等“温暖共享”项目;常态化开展“月悦节”公益日活动,受益群众8000余人次,居民满意度达96%以上。

  这些暖心服务项目的实施,让民族团结成果惠及辖区各族群众,让大家在悦和社区不仅住有所居,更能安居乐业。(记者 郝雪莲 贺希格巴雅尔 阿拉坦敖都 朝波)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