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县:河湖漾清波 碧水润民生
一城千面,绕不开江河奔涌,离不开绿水长流。
地处湘江东岸的长沙县,溪河纵横,水系发达,湘江一级支流捞刀河、浏阳河横贯东西。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围绕“河畅、水清、岸绿、鱼欢、人和”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里的水”,持续推进河湖系统治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因水而美 打造乡村“微景观”
碧叶亭亭,河畅景美;绕湖徐行,白鹭翩跹。这里是果园镇花果村。
“过去可不是这样!”花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广颇有感触地说,以前村里有十多家大型养猪场,粪污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池塘,塘里水葫芦泛滥,每到夏天便蚊虫滋生,给居民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位于湘江二级支流捞刀河沿线的花果村,属于典型丘陵地形。近年来,村里坚持大小共治、水岸同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疏通河湖“毛细血管”,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全村大型生猪养殖场于2016年全部退养转产。曾经“脏乱臭”的地方,逐步蜕变为“畅清美”的“小微景点”。
花果村采用生态绿色理念开展小微水体治理,按照“一户两池(化粪池+隔油池)源头控污、一渠一地(生态渠+湿地)中途净化、两池一岛一带(沉淀池+生物复合制剂池+生态浮岛+植物绿带)末端修复”的治理方式,把生活污水、粪污水、餐厨水等分类收集、多层次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同时,通过生态湿地、生态浮岛等设施和底泥修复等技术,激活并充分发挥水体和植物的净化能力,修复水生态。
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中,花果村“厌氧池+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农业利用”治理技术成功入选,成为14个首批案例之一。
这是长沙县扎实推进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和管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长沙县共有小微水体5.8万余处,涵盖127条村管河流、35座水库、4.1万余口山塘、1.5万余条沟渠等。近年来,该县以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明确了24个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创建点、42个县级小微水体治理点,以点带面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让水“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依水而兴 农旅融合促发展
湖中水流清清,湖岸绿树幽幽。去看晨雾笼罩下的天玺湖,去赏阳光照耀下的湖心亭,游船、登高、戏水。
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有着“三湘第一村”的美誉,村里的天玺湖拥有600多亩人工湖面,风光绮丽,景色秀美。
“我们村的美景看不够!”村党支部书记刘罗仕说,村里去年依托天玺湖的天然优势,建成了河长制主题公园,凸显观赏性、科普性,通过不同的版块介绍当地水系分布情况以及历代治水名人等知识,打造独具特色的治水人文景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许多游客便慕名前来,火热的“乡村游”带旺了农家乐生意。
变化不止发生在这一个村庄。作为浏阳河第二道湾所在地的江背镇金洲村,也是农旅融合促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一河两渡三上岸,四洲五里六筒车”。金洲村位于江背镇西南角,浏阳河、三叉河在此交汇,水资源丰富。“以前每逢汛期,河岸边坡常常垮塌,导致大水漫灌。”村党总支书记姜立新介绍,近年来,通过落实河长制,对河岸边坡统一进行了重砌加固,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取得显著成效。
金洲村沿河打造了“十里水杉路”网红打卡点,建设了水美金洲星空露营基地、滨水步道、筒车公园、渔夫广场等景点。小河弯弯,绿水潺潺。在村里沿河漫步,只见两岸民居错落有致,潺潺流水清澈见底,散发出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
该村还通过成立物业公司、引进第三方文旅运营公司等方式,做好基础设施日常管护,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还策划组织开展法治研学以及举办乡村旅游节等活动。今年以来,金洲村已接待游客 4.5万余人次,实现文旅营业收入近500万元。
以水为景,以景兴产。长沙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河湖岸线产业链。2021年以来,全县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78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美丽宜居村庄318个。已有规模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景点73家,每年接待游客超866万人次,经营收入超22.8亿元。
优美的河湖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增添了强劲动能!
人水和谐 管水护水惠民生
发达的河湖水系承担着行洪排涝、农业灌溉、饮用水源、生态涵养等多种功能。
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智能灌溉。“现在手机上一按,水龙头就打开了,在家也能实现远程操控。”种田大户龙伟义说。
春华镇镇长屈小青告诉记者,灌溉主管道接口处安装有智能终端控制设备,在村组分水口安装了计量器,能实现定时、定点、定量的精准灌溉,不仅节水、省工、省心,且输水管道埋于地下,节省了耕地资源。
长沙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投入800余万元资金,实施了福临镇关爷坝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影珠山河美丽幸福河创建工程、片区山塘清淤整修工程和小微水体示范创建工程,实现片区内水域扩面20余亩,蓄水扩容达2.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增加1000多亩。
据了解,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长沙县累计投入约58.8亿元,大力推进防洪治涝、水库新建、水资源保障、小农水工程、智慧水利建设等工作。累计治理河长206公里,全面提升了河道行洪、排涝、灌溉、生态自净能力,其中水渡河闸坝获评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大禹奖”。
同时,分年度铺排356项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和192项截污提质工程项目,实现了浏阳河、捞刀河整体水质稳定达标。目前该县农村自来水每天总供水能力达到8.2万吨,沿农村主要道路铺设主支管网 1800余公里,供水水质合格率100%。
水生态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沙县聚焦河湖管护,唤醒民众河湖保护意识,在全民共治上下足功夫。
全县现有400多名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并组建了以年轻党员干部、高校学生、中青年环保志愿者为主力的“河小青”志愿服务队,总人数有3560人。已先后组织开展了200多次“净滩行动”,引导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河湖管护治理。近年来,通过水利部“12314”、问政湖南、河长信箱等渠道累计受理群众反映的水环境污染相关投诉230余起。
幸福河湖漾清波,一泓碧水润民生。
从“一村美”到“村村美”,眼前的星沙大地,一幅“水美‘湘村’”的绿色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