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进一步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
人民网长春7月26日电 (记者李思玥)今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对《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定》进行了解读。
《决定》中提出,聚焦贯彻落实人才政策3.0版,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吉林省在构建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上有哪些具体措施?未来还将有哪些举措?
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黄明介绍,在贯彻落实人才政策3.0版过程中,吉林省人社厅把人才评价与产业发展布局相衔接、相匹配、相贯通,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进一步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更多人才投身吉林全面振兴。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措施。
一是注重品德建设。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评价考核。比如,在日前出台的吉林省27个系列44个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中,把品德考核作为评价重点内容;同时,在职称评审、专家选拔中建立结果公示制度和失信人员“黑名单”制度,对违纪违规人员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守住选“才”以“德”的评价底线。
二是坚持破除四唯。按照中央人才评价“破四唯”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突出了不唯帽子重实际、不唯奖项重贡献、不唯职称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的评价导向。比如,在落实人才政策3.0版开展的首次人才分类定级评定中,不再以“帽子”大小决定人才层次高低,让一批长期在一线工作、具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人才通过评定,脱颖而出。
三是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向有人主体下放审批权限,不断激发用人主体的引才用才热情。比如,近年来,加大了职称评审权下放力度,全省职称评聘结合事业单位已达5683家,评聘结合就是由用人单位自主评定,自主聘任。向177家有规模的企业赋予了职称自主评审权。其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交社会化评审机构评审,目前社会化评审机构已达566个,分布在省直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
四是实行多维评价。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地域的人才进行了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比如,在人才政策3.0版中,首次制定企业人才分类认定标准,将企业规模、纳税额度、带动就业情况等作为评价内容,让不同领域的人才都能拥有更“合身”、更“贴心”的评价标准,从而营造更适合各类人才发展的环境。
五是提升服务水平。将做好人才评价工作与践行党的宗旨意识相结合,不断提升人才评价工作的服务水平。比如,把中省直人才单位的编外人员纳入职称评定范围,把农民中的能人巧匠纳入职称评定范围,把新业态从业人员中的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定范围,拓展了人才评价服务领域。还比如,依托“吉林智慧人社”数字平台,建立职称申报、人才分类认定、省级人才荣誉选拔的网络申报系统,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人才的获得感。
黄明表示,下一步,吉林省人社厅将围绕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大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完善力度,聚焦汽车、医药、碳纤维等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让更多的吉林籍人才投入火热的吉林创新创业创造实践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