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创新联合基金签约设立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昨天,“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昌平创新联合基金”签约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实现了“三城一区”全覆盖。同时,外部投入市基金的年度经费规模达3.36亿元,占市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总规模比例首次达到50%,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的资金规模创新高。
本次签约的昌平创新联合基金,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昌平区政府联合设立,首期合作期为2023年至2027年,经费规模为每年5000万元,百济神州、万泰生物、爱康宜诚、爱美客、天新福、芯可鉴6家企业参与该基金出资。这些企业均为昌平区具有优势的医药健康、先进能源等领域的代表企业。围绕“生命谷”“能源谷”等主导产业技术需求,昌平联合基金将充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企业的目光一定要放长远。作为聚焦体外诊断试剂和疫苗的高科技企业,万泰生物的发展,正是受益于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大力投入。”万泰生物董事会秘书余涛说,相信昌平创新联合基金的设立,能对基础研究探索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相关科研成果的不断产出,一定能够反哺企业、反哺社会。
近年来,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2016年,本市仅有2家企业与市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企业年出资额合计540万元;2023年共有1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基金会参与联合基金,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投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年度经费规模翻了近20倍。
今年已是北京纳通科技集团第三年参与海淀联合基金,出资力度逐年提升,已累计资助了40余个项目。“要在技术上实现‘领跑’,就一定要回到技术产生的源头,推进原始创新。而随着科技创新生态活跃度提升,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成果转化,企业毫无疑问都会从中受益。”纳通科技集团副总裁董骧说。
目前,联合基金资助的项目已逐步走出实验室,启动落地转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创新要素在怀柔区聚集,推动怀柔大科学装置和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小米创新联合基金开创公益基金会向自然科学基金捐赠的先河,设立1年来,已围绕柔性电子皮肤等前沿方向资助35个项目;海淀联合基金有效强化了海淀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其支持的5G超密集异构组网技术,产品已出口到多个国家,产值超过1亿元……近年来,市自然科学基金积极探索与各区、企业联合,建立了多种联合基金合作模式,带动企业从基础研究的“局外人”转变为“出题人”,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联合基金预计资助近400个项目,有望引导近4000位科研人员围绕产业技术需求开展攻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