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项目享“全程代办”服务

发布时间:2023-07-04 16:07:00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7月2日电 (记者李博)“产业发展是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努力构建与城市副中心主导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区长吴孔安在6月30日举行的北京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州区专场上说。

  吴孔安介绍,通州区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重点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重点产业,建设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通州园)等10大重点功能区,着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高标准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大力发展元宇宙、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发布了《副中心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吴孔安介绍,副中心加紧谋划重点项目,跨体系医疗示范中心和数字化社区两个市级标杆工程有序推进,全国首例“数字人民币+自贸区智慧园区”项目启动。副中心围绕强化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立足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了1.8万平米元宇宙创新中心,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聚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八大方向,累计引进企业178家。

  在现代金融领域,副中心加快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产业链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金融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全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企业已超400家,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规模接近5万亿元。

  在先进制造领域,通州区拟定了《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方面以医药健康产业为先进制造业领域内战略引擎产业,加快推进两个国家级重点医疗机构建设,高标准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另一方面,紧抓重大项目,支持博格华纳等存量企业扩产增效。

  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城市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商务服务产业体系

  在商务服务领域,城市副中心依托运河商务区,持续加大承接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核心、城市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商务服务产业体系。近2万家高端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中石油、中国电力、中国建筑等央、市属国企新落户32家,三峡集团、首旅集团、北建院等新总部开工建设。“我们进一步强化生活配套,聚焦打造高品质活力街区,计划开业商业面积10.5万平方米。”吴孔安介绍。

  在文化旅游领域,副中心聚焦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新型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环球主题公园开园,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同时以环球外溢效应为引擎深度开发运河文化产业,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

  “在现代种业领域,我们制定并出台了《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引入全球领先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落户,北京种业协会迁址通州,我们还将举办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助力‘种业之都’加速崛起。”吴孔安说。

  已实际承接市级赋权达308项

  北京市通州区副区长卢庆雷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城市副中心聚焦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保持千亿投资规模。《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发布,今年副中心计划集中推动217项重大工程,其中计划新开工78项,续建139项,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和行政办公等多个领域,涉及总投资约5000多亿元。

  “我们率先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了‘全程代办’服务模式,2022年10月印发了《关于通州区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以全程代办服务模式为副中心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着力实现重大项目开工提速、建设提速。”卢庆雷说,全程代办体现了3个服务特点,即“项目管家+服务专员”的团队式服务、“一项目一册”的定制化服务和“一链式”的全生命周期式服务。

  卢庆雷举例说,博格华纳北京新工厂项目是通州区全程代办首批试点项目之一,也是率先实现开工的第一个试点项目,“我们通过高频次协调调度和实施路径创新突破,使项目在47个工作日内相继取得了各项建设手续,相比常规项目手续办理周期缩短近70%。”

  截至目前,“全程代办”模式累计服务了14个市区级重点项目,其中张家湾车辆段、华夏银行总部等8个项目已落地开工。

  此外,城市副中心已实际承接市级赋权达308项,赋权后,很多审批事项不再需要单独再去市级部门审批,全部审批流程在区内即可完成,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以高效审批加快推进副中心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