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水库建库65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昌平举办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董兆瑞)今年是十三陵水库建库65周年。1958年,40万劳动大军仅用160天就建起了一座长627米、高29米的拦洪大坝,创造了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6月27日,以“饮水思源·继往开来”为主题的十三陵水库建库65周年纪念活动在昌平区举办。记者获悉,今年,昌平区和北京市水务局将围绕三大主题,开展多场系列活动,讲好十三陵水库建设、管理、保护的生动故事。
十三陵水库建设者重回水库大坝。邓伟 摄
十三陵水库建设者重回水库大坝
在十三陵水库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了“钢铁突击队”“十八勇士”“九兰组”“沙河七姐妹”等一大批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是数十万水库建设者的杰出代表。昨天,部分水库建设者重回水库大坝,向新一代水务工作者讲述十三陵水库建设历史,弘扬劳动精神。
“站在大坝上,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958年修建水库的时候。”今年已82岁高龄的金淑兰老人,是“九兰组”最小的成员,当时仅17岁。回忆起当年的故事,她不仅感慨:“我们‘九兰组’是由九个名字带有‘兰’字的年轻姑娘组成的,为了大坝能够早日建成,九兰姐妹干劲十足,不怕一切困难,专挑重活难活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九兰’精神、十三陵水库建库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老一辈建设者依旧使命在肩,新一代守护人已经踏上征程。在纪念活动上,老一辈水库建设者为新一代守护者授予了“新时代绿水青山守护者”的旗帜,号召年轻一代担好保水的重任,让十三陵水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建库精神薪火相传。
创新开展系列活动讲好水库故事
记者了解到,为弘扬建库精神,今年以来,昌平区围绕“回顾·纪念”“传承·开拓”“创新·发展”3大主题,开展了多场系列活动。其中,昌平区利用网络平台,分别围绕档案、百姓故事汇以及理论共三条脉络,通过全媒体不间断地推送公众号文章,深入挖掘展示十三陵水库建库精神,再现当时建设十三陵水库的情景。
此外,文艺作品征集、主题展、纪念活动等多项群众性系列活动陆续在昌平区内展开。举办纪念十三陵水库建库65周年主题展,已征集摄影、绘画、书法、篆刻作品1000余幅,精选160幅优秀作品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的老物件进行展出,重现了65年前十三陵水库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展示十三陵水库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为做好征集成果转化,提升活化利用效果,昌平区委宣传部牵头推出了《十三陵水库报集萃》《图说十三陵》《纪念十三陵水库建库65周年文艺作品展图册》等系列图文成果,一幅幅画作、一张张照片,都在诉说着65年来环境的变化。
党建引领带动环水库地区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环十三陵水库地区实现协同发展,昌平区以“饮水思源 继往开来”为主题,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美同心圆”为目标,成立了环库地区文旅发展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党建工作委员会还建立了“一库三清单”,围绕环库地区治理、提升、发展,整合水资源、生态环境、电力科技、文学艺术、文化旅游、文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等领域专家资源建立了高质量发展专家库,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项目清单”,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昌平区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8.68%,绿色成为昌平的靓丽底色。65年后的今天,十三陵水库建设者们当年的愿景,正在一一成为现实。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等众多赛事相继举办;十三陵水库周边的七孔桥花海、永乐青年体育大本营、蟒山等网红打卡地带动着周边旅游民宿业的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现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