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乌海产业转型汇聚绿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3-06-07 15:24: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乌海市乌达区的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乌达区100MW光伏项目现场,站在矿山上向四周远望,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涓涓电流由此汇集被送往了千家万户,昔日的废弃矿山已华丽变身为电力“光谷”。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狄小东介绍,这个项目是在企业煤矿矸石渣堆和采煤沉陷区选址建设光伏电站的。该项目通过对矿山生态、矿区排土场、采煤沉陷区进行全面治理和分块成片式铺设光伏发电板,实现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

  据测算,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18495.26万KWh,一年可节约标煤约59360吨,减少烟尘排放6.2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1.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4.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6.2万吨。

  如此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对乌海市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意义非凡。

  乌海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如何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乌海市正在给出响亮的回答。

  近年来,乌海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和关于“双碳”“双控”决策部署的有利契机,将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可降解塑料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的主攻路径。

  数据显示,乌海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为8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为16.7%。根据《乌海市“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8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打造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同样是乌海市产业转型的一条新路径。

  日前,记者来到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只见车辆穿梭,机器隆隆,各个项目建设热潮奔涌,作为乌海市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基地的重要承载地,目前这里汇集了华恒、三维、广锦等多家重量级可降解塑料产业企业。

  总投资105亿元的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历经两年即将建成。该项目主要生产BDO(1,4-丁二醇)、PTMEG(聚四氢呋喃)、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将达到90亿元,利税约10亿元。

  “如今,乌海市正在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基地建设不断提速、起势、成势,企业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个项目实现了‘煤/石灰石—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可降解塑料/氨纶’这条完整产业链条。”企业副总经理俞忠波说,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端新材料生产加工产业空白,同时对推动乌海市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乌海市正在开展全产业链统筹布局,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组团投资、集群发展。

  在乌海市2023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总投资达583.5亿元50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2个,总投资占比85.3%。在该市2023年春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32个,签约总金额近600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2个,总投资占比85%。

  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乌海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为此,乌海市将打造全国重要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定位为发展目标。

  近两年随着总投资560亿元的东源、华恒、三维等5个可降解塑料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成投产,预计到2025年,乌海市煤基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实现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届时,乌海市将成为拥有国内最大产能、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的可降解塑料全产业基地。(记者 郝飚)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