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石家河遗址见证长江中游史前文明

发布时间:2023-05-18 10:58:00来源: 人民网

  五月的天门石家河镇北,稻田连绵起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寻常乡间景象中,不时闪现的仿古建筑、考古主题墙绘又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

  备受瞩目的石家河遗址就位于这里,该遗址距今约6000至4000年,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从1954年发现至今,一批又一批考古人埋头躬耕于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石家河遗址不断刷新人们对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的认知。

  秉承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5月11日,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施工准备阶段,石家河遗址将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于世人面前。

  已出土文物35万余件

  将残破的陶片用黏合剂拼接好,先用橡皮泥进行翻模,再用石膏对残缺部分进行修补,最后整形打磨,一件件沉睡千年的陶塑品得以重见天日……5月14日,在石家河考古工作站文物修复室,修复好的陶碗、陶盆、陶缸等琳琅满目,而编上编码的一堆堆碎陶片库存数量则更为惊人。

  时间拉回到半个多世纪以前,也是这样一些陶片,让石家河遗址出现在世人面前。

  1954年冬,天门、京山两地联合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在开挖至石家河镇地段时,大量石器、陶器现身,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次年初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来到天门,对干渠施工沿线遗址点进行抢救性发掘,石家河考古的帷幕由此拉开。

  亮相即惊艳。“当时考古人员重点对罗家柏岭进行发掘,揭露了一处玉石加工相关的大型作坊场所,并出土了40余件精美的玉器。”石家河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徐同斌介绍,关于石家河玉器的原料、工艺等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它们足以显示出距今4000多年以前,长江流域已有发达的手工业和繁盛的文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市博物馆联合组建石家河考古队,由中国考古学界泰斗严文明先生担任总领队,再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大型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初露峥嵘。

  “石家河城的发现是石家河考古的一个飞跃。”徐同斌说,石家河已确认遗址分布面积达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平方公里。考古研究表明,距今约4800年前,这一地区人口规模达3万左右,是史前全国五大都邑性城址之一。城内功能分区明显,有生产区、生活区、墓葬区、祭祀区等,城市功能较为完备。

  经过近70年、20多次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石家河遗址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掀开。

  科技论证“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

  5月11日,在谭家岭发掘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朱世乾和同事一起用红外照相机、无人机进行信息采集。

  “早期田野作业,没有现在这些先进的设备,要靠热气球采集信息。”朱世乾说,当代田野考古,既需像考古前辈一样下苦功夫,也需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多学科合作。

  距离发掘现场约10米处,一个科技考古实验室引人注目。“之前实验室科技考古常滞后于田野发掘,有了考古实验室,从发掘现场提取的土样、遗物、遗迹等,可便捷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科技考古样品前期处理、检测、研究。”实验室现场相关负责人严青青说,漆木器、陶器上的淀粉粒等脆弱样品和有机质样品,可以没有损耗、不受污染地进入实验室,有助于保留信息的原真性、完整性,快速出炉的检测结果对仍在开展的发掘工作也有指导意义。

  一项最新检测数据显示,山东、安徽、河南等多个遗址出土的红陶杯,所含微量元素与石家河当地土壤成分一致。由此可见,红陶杯是在石家河当地生产的“大宗商品”,不仅畅销长江中游,还影响到中原腹地。

  “为了更好地保存文物和遗存,遗址不会一次性全部发掘完,而是要根据考古技术的发展逐步进行。”朱世乾说,关于这片神奇的土地,更多秘密有待揭开。

  2025年建成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5月11日,随着施工队正式进场,石家河遗址博物馆项目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由石家河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组成。

  离项目选址地不远处,三房湾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互动体验馆、展厅展示馆拔地而起,布展完成后将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对外开放。

  如何更好地保护石家河遗址?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该通过合理适度的开发应用,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推动保护与开发融合发展。

  2017年11月,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今年,天门提出加快打造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驶上快车道。

  “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把石家河遗址打造成为一个集文物考古、科学研究、文物展示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荆楚文化地标。”天门市博物馆馆长邓千武介绍,按照规划,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约6.5亿元,占地5.86平方公里,空间结构为“内三环、外四区”,其中内三环指的是谭家岭古城、石家河古城及环绕古城城壕外围一周的诸遗址,外设考古预留区、科普教育区、管理服务区、西河湿地涵养区。

  “公园将采取原样保护、模拟展示等多种方式生动呈现遗址内涵,并提供游人参与体验古人生活、生产的互动活动,让遗址文物‘活起来’。”邓千武说,以印信台为例,出土文物被取走后,遗址现场仅余一片深浅不一的黄土探方,观赏性较差,后期将对其回填,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在这里完整“再现”文物发掘时的原貌,让游客直观感受石家河先民的祭祀文化。(吴述明)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