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辽源:小鸡蛋带动三产融合大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5 10:27:00来源: 人民网-吉林频道

  人民网长春5月13日电 (王海跃)小小一枚鸡蛋,经过对蛋清、蛋黄、蛋壳、蛋膜等深加工利用,附加值竟然可以成倍增长?带着疑虑,记者走进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观光走廊。随着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讲解及企业发展历程介绍、生产展示,记者心中的问号逐渐变成了感叹号。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流水线上鸡蛋完成筛选、打蛋等一系列动作;糖心卤蛋、鸡蛋白粉、茶叶蛋、甜糯玉米……公司展厅里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观光走廊里展示的只是对鸡蛋进行处理及后期工序,公司循环产业从蛋鸡饲养开始到蛋壳烘干做成饲料,已经是一条闭合产业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个以鸡蛋养殖盈利的县城小企业,如何发展成为一家以饲用玉米种植、饲料加工、蛋鸡养殖、生物质能源、食品加工、生物工程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这要从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毅然辞去公职,投身于商海的事情说起。

  1998年,22岁的杨涛辞去公职投身商海,开始了创业历程;2003年,杨涛创建了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安置解决了市县近15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007年,杨涛创立了国内最大蛋品深加工企业,带动辽源市及周边市县 6 县1市的养殖鸡业发展,解决了市县近万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这些年,杨涛先后投资近约20亿元用于企业全循环产业链建设项目。目前,公司年加工蛋制食品5万吨,年加工鲜鸡蛋10万吨,年加工无公害饲料80万吨,年加工有机肥10万吨,拥有8个百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年存栏蛋鸡1000万只。

  “以创新赢得市场,以品质成就未来”。20年来,杨涛紧紧围绕全省蛋品加工主导产业,通过战略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全产业链条,将鸡蛋“用到极致”。如今,企业走上了三产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据杨涛介绍,为促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先后注册商标17件,制订企业标准25件,其中“金翼”商标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金翼”牌蛋粉系列产品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提高了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公司发展壮大,科研投入逐步加大,公司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先后完成并组织验收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蛋制食品专利综合利用与成果转化”、与吉林大学合作完成了“营养休闲系列蛋制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自主创新“下架鸡系列产品的研制”“调味蛋粒的研制”“冷冻调理系列产品的研制”等。目前,公司拥有专利技术100余项,基本全部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企业研发出调味蛋粒、再制卤蛋、功能型蛋片、冷冻调理、下架鸡产品等多个系列十余种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创新推出了吸汁‘炸’蛋,并陆续实施了300万枚卤蛋、热凝固蛋制食品和12000吨蛋糕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预计今年内完成项目全部投资。”谈到今后的发展,杨涛信心满满:“目前,我们正按照上市要求,积极准备上市前的各项工作,力争成为省内首家挂牌上市的蛋品加工企业。上市后,将启动年加工10亿枚溏心卤蛋项目。”

 

  企业得以飞速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谈到在辽源干事创业的感受,杨涛说:“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他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不管啥事儿,都是我们去找政府,现在还没等我们说,相关部门就主动上门来帮我们解决问题了,这差得可不是一点儿。”

  饮水思源,不忘家乡。杨涛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始终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投身吉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宽广胸襟。

  如今,杨涛的身上有着多重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好人·先锋企业家”“辽源市十佳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辽源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当地党委和政府积极建链、延链、补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蛋谷”,使之成为“中国蛋品文化的传承地、禽蛋产业集群的展示地、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地、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地、绿色循环经济的先行地”。

 

  “中国蛋产业看吉林”。未来,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将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主线,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养殖、加工为引领,继续走绿色生态、高效循环的生产道路,立足产业优势、深挖市场潜能,加大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大力开拓终端产品市场,延长国内销售链,使“蛋品+农产品”加工产业从传统加工向食品工业转变。全力配合打造2000万只蛋鸡“中国蛋谷”项目,努力成为中国禽产品加工企业新样板。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