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梦)
我是一名放射科医生。2021年11月,得知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正在选拔队员,我毫不犹豫报了名。之所以有这份决心,离不开成长环境的熏陶。我生长在浙江嘉兴的南湖畔,听着红船故事长大,我的爷爷奶奶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在我心中种下了爱国报国的种子。
2022年6月,作为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我和同事奔赴中非共和国,开展援外医疗工作。中非的生活环境艰苦,疟疾一直威胁着当地人民的健康,由于不规律治疗等原因,疟疾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初到中非我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减少病痛。我们迅速了解当地危害人群的疾病组合情况,做到尽快熟悉并掌握。受援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大家集思广益,制作简易的器械,寻找可替代的手术方法。一些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支付医药费,我们也会在能力范围内,减免他们的诊疗、检查费用。截至目前,医疗队共完成门急诊约2万人次、手术500多台,实施辅助检查3000多人次。
当地有个年轻患者,此前因发热、咳嗽,到外院就诊、治疗,但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于是,他来找医疗队寻求帮助。为了明确诊断,我们建议患者做进一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我们对患者实施抗感染+蒿甲醚抗疟治疗。由于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变化,经过仔细分析、集体讨论,3天后我们调整了治疗方案,改用青蒿琥酯治疗。过了几天,患者的高烧退了下来,咳嗽症状也得到了缓解。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每每听到患者感谢的话语,看到他们充满感激的眼神,就会觉得辛苦没有白费。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认真做好每一项检查、每一台手术,把情怀和精力倾注于救死扶伤,把医者仁心践行于援外医疗事业,才能擦亮中国医疗队这块“金字招牌”。
今年初,我们11名队员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等情况,表达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很快给我们回了信,鼓励我们“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收到回信后,大家感到十分振奋,进一步增强了执行好援外医疗任务的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阅片过程中,我会凭借积累的临床经验,及时指出当地医生诊断不当的地方并进行调整。同时,为他们讲解疾病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以及当下国际最前沿的标准化影像诊断共识。临床科室也经常邀请我参加多学科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我会结合临床资料给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帮助当地医生不断提高医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受援国自身医疗能力的提升。
当地诊疗需求量很大,援外期间,我和同事们几乎每一天都处于忙碌状态。虽然工作比较累,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的使命,就是同有需要的外国朋友分享中国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