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办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代表们在发言时表示,未来五年是山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转型目标的重要时期,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将我省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大事要事办实办好,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圆满的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答卷。
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牵引举措,扎实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优化组合,努力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主动融入山西转型和能源革命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保供与转型,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政涛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坚守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持续加大电网投资建设,服务全国电力保供大局。全省新能源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新能源利用率98.6%,把发展光伏与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促进电力生产更加清洁。清洁取暖改造125.4万户,帮助企业用电炉替代冲天炉改造500多座,投资建设和完善全省国家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县域、5A级景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让能源消费更趋绿色。
王政涛表示,作为驻晋能源央企,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将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扎实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以能源电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我们要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夯实煤电保供压舱石作用,发挥新能源绿色低碳优势,推动‘煤电+新能源’的组合优化发展。推动按照‘增容减量’原则优先在山西部署大容量清洁煤电机组,持续提升电力保供能力。要动态跟进省内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展情况,加快‘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落地,推动已批复的800万千瓦新型储能尽快投产。跟踪分布式新能源三年行动计划进展,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有序并网,确保新能源‘应并尽并、应发尽发’。”王政涛说,做好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电力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树立“店小二”意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更适宜,各类市场主体就会飞去哪里,各类要素资源就会流到哪里。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我省围绕“三无”“三可”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狠抓营商环境3.0版改革落实,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晋城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成立由书记、市长挂帅的营商环境委员会,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估’‘一部门一函告’‘六定四清单’抓落实工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市纪委监委牵头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组建由省市‘两代表一委员’和企业家参与的营商环境监督专员队伍,营造了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全国人大代表,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薛明耀介绍。
具体工作中,晋城全面推行“一本制”,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持续深化“一枚章”,推动该市80%的乡镇实现“一枚章管审批(服务)”;做优做强“一件事”,集成122个“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办理时限、审批环节、跑动次数均压减一半以上。
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晋城在全省率先发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首推涉企政策“一站式”平台,企业登记注册实现“半日结、零费用”。对12个领域280个事项实施“包容免罚”,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55.77亿元,惠及纳税人10.01万户。建立信用修复指导前移机制,实现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无缝衔接”。搭建“政企面对面”对话平台,深入开展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困难的“五个一批”工程,帮助各类企业清欠款项9.5亿元。
薛明耀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晋城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锻长、补短、强优、争先,创新实施营商环境3.0版改革,着力打造法治、政务、人文、信用、要素保障“五个环境”,丰富拓展“五有套餐”,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强。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
“有机旱作农业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农业发展规律,亲自为山西指明的发展路径,是山西农业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副校长(副院长)王娟玲说,我省农业技术具有良好基础和传统优势,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充分发挥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形成产、研、用一体化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有机旱作模式和优势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全国人大代表、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提出了发展米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良种是米槐产业的‘芯片’,应当依托运城米槐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大、品质优良的优势,建设米槐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组建高水平的米槐研发团队,推动米槐种质创新,推动我国米槐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杨文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