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气超级站助力“蓝天保卫战”
原标题:成都大气超级站助力“蓝天保卫战”
当日首要污染物是什么,PM2.5浓度怎么样……除了关注气温,查看空气质量也逐渐成了大家出行前的日常习惯。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如何分析和利用?近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环科院”)的成都大气超级站,一探这里的超级站如何助力“蓝天保卫战”。
如同给空气做全面“体检”
实时检测150余种指标、不间断输送至各个仪器、最快5分钟完成数据分析……来到成都大气超级站,记者见到一台台戴着“帽子”的仪器正在天台采集样品,大气环境样品不断被抽取送入对应的在线分析设备。在这里,30余台在线观测设备和100余台外场实验及移动观测设备共同构建起了成都大气监测的“最强大脑”,覆盖大气物理、化学、光学以及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
“过去的监测站采样最少也要半天,然后才能拿去实验室分析处理,最后才能拿到数据,但现在能实时检测,最快5分钟就能得到数据。”市环科院工程师罗伊娜介绍,除了节省时间成本,超级站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采集到的数据能同时分析多种污染因子,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由于四川盆地特殊的地形、气象以及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等综合因素,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进入“深水期”。为进一步“侦破”大气污染物组分、实现科学治污,就需要更精准的靶向管控。
“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础上,我们从2020年加大超级站建设力度。与常规6参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相比,超级站更像一名全面体检的‘医生’。”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表示,超级站可以监测细颗粒物(PM2.5)中的元素碳(EC)、有机碳(OC)、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臭氧(O_3)生成重要前体物的117种VOCs(挥发性有机物)等,能将大气污染的“病因”查清楚、说明白。目前,已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规划布局了超级站,其中成都、自贡、泸州等8地的超级站已投入使用。
2022年抢回35个优良天
除了在数据分析上拥有“黑科技”,超级站对“蓝天保卫战”具体有什么作用?
“首先是精准,我们利用超级站建立大气污染源精准溯源体系,解析颗粒物的一次来源和二次来源,能实现有针对性地管控。”雷毅介绍,其次还可以为区域空气环境质量预报、重污染过程预警提供更准确的支撑,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提前量”,此外还可以为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建议,为地方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比如成都市在深入分析超级站数据基础上,依托‘一市一策’院士专家团队等各方力量,科学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650工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在越来越精准的管控之下,市民的“蓝天获得感”也随之增加。一出太阳,“成都蓝”总是刷屏朋友圈。2022年,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通过各方的努力,全省空气质量比预测减少415个污染天,其中成都抢回了35个优良天。
未来,超级站又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据介绍,今年底前会完成15个重点城市超级站建设工作,将数据汇入四川省空气质量决策平台。其次,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全面系统分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PM2.5和臭氧前体物(VOCs)不同组分的成因与来源、分析污染过程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影响,精准判定盆地内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与污染物传输路径。此外,还将对重点排放源、关键特征污染物及重点管控对象实施精准管控,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并开展预测预报及防控对策成效评估,更好地服务各级党委政府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决策等工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依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