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只大天鹅留在密云水库越冬
本报讯(记者 王天淇 通讯员 马利)近日,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管护员在密云水库上游清水河地区进行鸟类监测时,发现了17只大天鹅的身影。这是自去年11月大天鹅迁徙到密云水库地区以来,第8次记录到同样的数据。据此分析,这批大天鹅已经在密云水库越冬。
去年鸟类秋季迁徙季到来时,密云水库水生态管护员在去年11月1日第一次观测到了大天鹅的身影,17只大天鹅在清水河河道中自在畅游。此后,水生态管护员持续进行观测,每半个月监测记录一次,大天鹅数量最多时达到了32只。它们在水中结伴玩耍,时而啄食戏水,时而梳理羽毛。
在持续的观测过程中,管护员逐渐发现,首批到达的17只大天鹅是由两个家庭组成。河道部分冰封时,它们会在附近水流中寻找食物;河道全部冰封后,它们则转移到了密云水库库区内。当身边的伙伴陆续南迁时,它们并没有同行,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了密云水库。
一位水生态管护员告诉记者,大天鹅为旅鸟,夏季多在新疆、内蒙古、东北繁殖,迁徙经过华北、华东地区,越冬于黄河三角洲至长江中下游流域。这种鸟对生存环境的选择较为苛刻,只有良好的水质、丰富的食物以及安全的环境才能成为它们的落脚点。
此前,大天鹅每年经过密云水库时,都是以此地作为中转补给站,休息一段时间继续南下。而此次观测的结果显示,这群大天鹅已经在密云水库栖息了近4个月并顺利越冬,表明了密云水库的湿地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条件日益优化。
近年来,密云水库管理处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推行更为精细化的水生态管理模式,高度重视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相继实施了消落区湿地修复、水源涵养林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等保护措施。“密云水库流域山清水秀、天蓝岸净的自然景观,已成为众多珍稀鸟类栖息、繁殖、越冬的天堂。”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
野鸭湖迎大批绿头鸭光顾
本报讯(记者 李瑶)正值候鸟迁徙季,近日,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候鸟食堂”首次监测到迎来大批绿头鸭,还有少量针尾鸭和斑嘴鸭“凑热闹”在一起取食。鸟儿们成群结队大快朵颐,场景可人。
作为国际鸟类迁移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的中转驿站,每年迁徙季,在野鸭湖停歇、繁殖以及越冬的鸟类总数累计达百万余只。为了让小家伙们“吃好喝好”,2020年起,保护区首次创新性地试种鸟粮田,开设起“候鸟食堂”。从2020年至今,鸟粮田已经连续种了3年,规模从最初约31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516亩,呈多块分布在湖区周围。玉米、高粱、大豆、荞麦和黍子,鸟粮田里种下的看起来都是常见作物。这片农田几乎不收割,保持鸟儿喜爱的近自然状态。
往年鸟粮田监测到的灰鹤、豆雁最多,今年由于鸟粮田食物更丰富,不仅监测到了大群的灰鹤和豆雁,还吸引了附近水域的大批绿头鸭来此觅食,在野鸭湖中心湖区南侧的一块鸟粮田里,绿头鸭呼朋引伴,啄起地垄里的谷物,咽部快速运动,吃得津津有味。
绿头鸭属游禽,大型鸭类,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不善潜水。由于目前野鸭湖气温仍旧较低,湖面结冰尚未融化,无法觅食,绿头鸭飞赴鸟粮田寻找散落在地上的谷物,作为冬季食物来源。
自从保护区种植鸟粮田以来,每年冬季来野鸭湖越冬的鸟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越冬迁徙高峰期单日监测的各种鸟类数量更是达上万只。监测发现,目前从鸟粮田取食的动物共有几十种,包括灰鹤、大鸨、白尾鹞、红隼、猎隼、灰斑鸠、蒙古百灵、楔尾伯劳、白眉鹀、豆雁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都有,充足的食物为野生鸟类越冬提供了有效保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