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税收助力乡村探寻“振兴密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青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青岛税务部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涉农企业涉税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夯实根基 守护大国粮仓
翻耕散墒,抢晴播种。在青岛平度市蓼兰镇,种粮大户季中飞播完了最后一块冬小麦田,“今年500亩地全部给青丰公司繁育小麦良种,按目前的行情,明年能节支增收10万元。”
季中飞提到的青丰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小麦、花生等农作物良种繁育的创新型科技种业公司。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加码出台,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制种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多、回报周期长,公司每年各项投入达200多万元。在资金紧张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企业创始人侯元江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青丰公司累计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从事农林牧渔业减免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城建税及附加减免等各项涉农税费优惠470多万元。
“税费减下来,研发搞上去。研发资金多了,我们的科研育种能力也进一步增强,‘青丰1号’小麦品种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农2号’试验田实现单产823公斤的青岛最高纪录。”侯元江说。
一粒“小种子”播出“大作为”。如今,青丰公司年产农作物良种1800万公斤,带动周边30多个村、2万多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每年增收2000万元,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种子,到百姓餐桌的一碗热粥,税收守护粮食安全的每一个环节。
在青岛胶州市,胶河与墨水河流经的盐碱地让宋家屯成了孕育高粱、谷子的天然良田,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则让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宋家屯有机小米火出“朋友圈”。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红利鼓励我们成立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改变个体发展不成规模的劣势。”胶州市金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牟光积说,合作社成立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对农产品自产自销等税费政策进行专题辅导,帮助企业、农户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
优渥环境打底、政策保驾护航,农业合作社底气足了、腰板硬了。“合作社今年实现的50余万元收入全部免征增值税,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网上销售,合作社越做越大,周边农户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牟光积说。
强化支撑 发展特色产业
胶州湾西岸,一颗小小的蓝色浆果,藏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
走进蓝莓生产基地,种植户们正忙着修剪蓝莓枝条。从第一株蓝莓树苗在这里扎下根系,到“中国蓝莓之都”声誉渐隆,西海岸蓝莓的产业化之旅并非一帆风顺。
“这几年疫情时常反复,物流不畅,蓝莓销路不好打开。而且工厂的租地资金、员工工资、生产线设备维护、产品包装等多项支出又急需资金,企业运转承担着不少压力。”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尹翠霞说。
为帮助涉农企业纾困解难,税务部门成立“涉税助农分队”,深入种植基地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讲解“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对企业形成专项服务资料档案库,便于日后跟踪服务。
尹翠霞介绍,近年来,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9多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3000多万元,增值税免税销售额高达6760万元。“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利让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更新了育苗设备设施,我们扎根乡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这边,一颗浆果甜了农户生活;那头,一片茶叶富了一方百姓。作为“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标镇,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拥有“北茶之源”的美誉。近年来,海青镇立足茶的优势,以做大做强茶产业为目标,蹚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茶香弥漫海青镇,既是一方水土的慷慨馈赠,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青岛海青龙泰茗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和加工一体的茶园企业,现有种植茶地500多亩。“今年雨水好,带来春茶的品质也好。公司去年减免的近百万元税款都用来改造茶园了,按现在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今年又能省下一大笔钱,提升新技术有了资金支持,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茶园负责人李俊龙说。
青岛黄岛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负责人张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会坚持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关注,结合农业税收特性以及企业本身发展特点,积极从事前、事中、事后开展‘定向服务’‘入户服务’‘延展服务’工作,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酝酿更多可能。”
创新驱动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走进位于青岛莱西市的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智慧温室,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均匀分布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信息,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着幕布启闭、喷雾开关,为番茄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过去看天,如今看屏。智慧农业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好帮手”,背后是政策的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这份底气离不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我们预计投入研发费用61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后可以减免税款150多万元,再加上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今年减免的税款可以继续投入到智能温室建设及高值化产品研发中,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公司财务负责人赵辰说。
当智慧农业的“十八般武艺”在温室大棚里大显身手,农业机械装备也在逐渐成为田间地头上的“主力军”,为增产增收添新引擎。
“过去没人要的秸秆,如今成了养殖户青睐的优质饲料,不仅实现了秸秆集约化利用,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升说。
从“万人嫌”到“香饽饽”,秸秆“变废为宝”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助力。
过去,传统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回收的秸秆根部杂草、带病菌黄叶、沙土较多,以此做成的草料严重影响牛羊健康。九方泰禾主动回应市场需求,开始研制立式割台穗茎兼收玉米机。然而,由于资金制约,企业不得不逐年压缩研发投入,产品技术研发进展缓慢。
税务部门的上门服务给九方泰禾送来了“及时雨”。开发区税务局通过税收信息化系统,以大数据为驱动力按行业进行“三维画像”,分析企业经营特点,重点从改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研发效率等方面为企业提出建议,同时
梳理企业可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
“去年,我们申请办理留抵退税3600多万元,今年又有37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到账。如今,除了迪马战狼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飞龙五行、八行自走式玉米收割机也是我们公司的主力产品,预计2022年全年这两款机器销量较2021年均可实现40%的增幅。聚焦国家粮食战略,我们会持续高效发展智慧农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力装备技术支撑。”张希升说。(陶晓亮 王宇宙 臧贻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