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双枢纽” 需要软服务和硬支撑(搭建中欧空中桥梁)
编者按
不久前,我省成功举办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31个重大合作项目在论坛上集中签约,为我省全面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注入强大动力。如何让签约项目落地见效?即日起,本报将持续关注签约项目进展情况。
□本报记者 逯彦萃
“硬件要先行,软件提质量。”1月4日,河南机场集团董事长康省桢表示,随着航空运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国际机场之间是硬件供给与软件服务综合能力的大比拼。
“硬件软件要两手抓。”康省桢说,这是河南机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计,也是“双枢纽”战略迅速落地的现实之需。
为了让“空中丝绸之路”惠及全球,2022年11月16日,河南机场集团与卢森堡芬德尔国际机场签订《深化航空“双枢纽”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将发挥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交易中心、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和航空快递集散交换中心。河南机场集团底气何来?过去5年的发展成绩是最有力的回答。
航线网络更密实。5年中,河南机场集团以郑州-卢森堡“双枢纽”为抓手,不断拓展枢纽航线网络,开通全货机航线43条(国际地区35条),连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7个,利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开展空空、空铁、空陆联运,构建外联内畅的集疏运网络。郑州机场航线网络的通达性,吸引了一批高品质航空货运企业加入“空中丝绸之路”,机场货运规模连续突破60万吨、70万吨,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更完善。“我们坚持硬件先行,适度超前规划货运基础设施。”康省桢说,2022年8月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建成投用,引入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设施设备,成为运单电子化、设备自动化、操作无人化的新型超级智慧货站。目前,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达110万吨。
软件支撑更坚挺。日前,郑州机场创新实施“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项目,形成了行业典范;机场特货保障能力、短途驳运安保模式全国领先;对标国内一流,实施库区操作准入制,服务能力加速提升,“大枢纽”对“大物流、大产业”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未来,河南机场集团将根据《合作协议》,深入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通过超前布局枢纽基础设施,抢占发展先机;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效率,提升枢纽竞争力;坚持创新引领,以“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为抓手,深化试点建设,设立“异地货站”增强货源集疏能力;发挥枢纽带动作用,加速推进关联性产业落地,形成枢纽带动开放的良好发展格局,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