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辽阳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2-12-22 09:51:00来源: 辽宁日报

  原标题:辽阳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辽阳市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做好“三篇大文章”,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截至10月末,辽阳市共梳理实施“老原新”项目118项,完成投资97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其中泽华电子第三代半导体暨碳化硅封装测试生产线扩建项目设备已安装调试,中车城市轨道产品已列入省2022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费补贴。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是辽阳市今后五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此,辽阳市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阳、智造强市,重点打造芳烯烃及精细化工、金属材料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文旅康养服装轻纺等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辽阳“老字号”产业众多,尤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钢铁、轻工和老矿山等为主,培育了瓦轴辽阳轴承、兴启电工、鸿宇晶体、给排水设备阀门、锻压机床、千山水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优势名牌产品。辽阳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推动这些老企业智能升级和服务型转化、老设备更新改造、老矿山绿色转型、老品牌振兴发展,重点推进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

  改造升级“老字号”,首先是推动老企业智能升级。目前,辽阳市的兴启电工、鸿宇晶体等一批企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改造正在有序推进。瓦轴辽阳轴承高端轴承数字化车间项目已开发出智能制造生产线管理平台,实现人工操作模式下对其加工零件的数字化测量、数据自动记录并进行统计过程控制数据处理。为加快数字赋能增效,辽阳市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创建工作,现辽阳电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建成投入使用,累计标识注册量1197个,累计解析标识445次。老企业服务化转型和老设备更新改造、老矿山绿色转型和加快老品牌振兴发展同样如火如荼推进中。辽宁中车、施耐德博士已获评省级服务型示范企业。

  辽阳“原字号”产业囊括石化、冶金、菱镁、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产业。辽阳市聚焦规模化、精细化、高级化,提升芳烯烃及精细化工、金属材料精深加工等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金属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依托辽阳石化化工原料优势,延伸芳烯烃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化工产业、特色化工产品,实现从“油”向“化”转变,从生产“基础化学原料”向生产特色“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转变。截至10月末,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实现产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21.8%。

  深度开发“原字号”,做强做精冶金产业,打造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是重头戏。辽阳市为此专门成立了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工作专班,编制了辽阳市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发展规划和辽阳市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实施方案,加速推进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目前,辽阳联合钢铁年产60万吨板材生产线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正全力推进,新弘鼎镁建材有限公司镁制品防火板材项目已建成投产。截至10月末,辽阳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实现产值195.7亿元。

  辽阳市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向,培育壮大“新字号”。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引育壮大未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建筑、军民融合产业链建设,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一批高端装备及技术研发项目正在推进,集成电路材料、封装测试、生物医药等领域均取得新进展。立足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材料资源优势,辽阳在化工新材料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方面正不断实现新突破。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主体在企业,关键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辽阳市今年围绕10条工业产业链积极培育市级头部企业,深化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配套,大力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同时注重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有17个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个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个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个企业获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辽阳市积极完善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招商链,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盟、榜、带”工作,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全力为“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赋能提质。今年以来,全市获批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8家、“揭榜挂帅”项目5家、省“带土移植”创业团队5家,为企业发放科技贷款4944.8万元。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