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领跑全市乡村振兴“加速度” 北京大兴打造乡村振兴“首都样板”

发布时间:2022-11-24 19:13:00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的通知,经县级申请、市级遴选、省级审核推荐,并经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同意北京市大兴区等100个单位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今年4月,北京市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是推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年。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走好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几年,北京市大兴区不断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金字招牌,今年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领跑全市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引领 筑牢“兴农”红色阵地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春看花发千树,夏至绿树如荫,秋摘满树佳果,冬赏雪压琼枝”。位于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东岸、庞各庄镇西南的梨花村,是北京市著名的果树专业村,这里现存百年以上古梨树3万棵,其中,拥有428岁树龄的贡梨树曾被明朝万历皇帝御封为“金把黄”。

  作为“北京最美的乡村”之一,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两委成员为成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按照“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即品牌强村、环境强村、文化强村、产业富民的工作方针,在以梨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

  目前,梨花村有64个民俗旅游接待户,集住宿、餐饮、采摘于一体。旅游产业综合带动作用明显,逐步成为拉动百姓就业和各户经济增长的引擎。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基石。近年来,大兴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增强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工作能力、动力和毅力,为形成“乡村振兴看大兴”的良好局面筑牢“兴农”红色阵地。同时,探索“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采育镇“智慧积分”模式、魏善庄镇基层党组织“我承诺”党建品牌、北臧村镇党建引领“商户联盟”治理机制、榆垡镇“道德积分”等典型经验做法,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基础支撑 推动“兴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兴区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行“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机制,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稳步增收。

  作为北京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大兴区长子营镇东北台村,以核心特色资源为出发点,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彰显人文和谐、有机种植与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美丽乡村。

  为此,东北台村加强与农科院的合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大规模高标准蔬菜大棚,开辟了400亩示范种植区,用于新品培育和高品质种植。除蔬菜外,还有红梨、樱桃和杏等特色产品。同时与奥肯尼克农场开展深入交流与战略合作,盘活村内闲置农宅,发展特色民宿,同步发展村内民俗旅游采摘、住宿、餐饮等,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裕奔小康。

  民生保障 促进“兴村”宜居善治

  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从风沙、水患侵蚀严重,到水草相依的花园式村庄,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通过最美乡村评选和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取得很大提升,吸引了社会力量驻足,打造沉浸剧乐园,不仅盘活了闲置民房,还解决了本地村民就业,促进了村民增收。

  村庄外立面整齐划一,采用真石漆喷涂,环保、美观,美丽的银杏林环绕村东、村南。走在蜿蜒的步道上,可以看到民居上展示的特色艺术画。月季湾公园点缀在村中,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廊桥掩映,和村民房前房后种植的黄杨、鸢尾、碧桃、月季等乔灌木,形成环形圆绕的特色景观。

  北研垡村立足村内实际,回应村民需求,围绕拆除私搭乱建、治理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发力,通过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压实责任,在6个多月的环境整治期内,共拆除违建100余处,面积20000平米左右,清除渣土12000立方,全村主要街道宽度由原来的3米增加到5至7米宽;修建化粪池300余个、砌房前屋后滴水墙9000余延米,绿化完成8000余平米,建好停车场700余平米。昔日的侵街占道、乱堆乱放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柏油路和北研垡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京南一千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将会崛起更多的美丽乡村,装点北京新航城。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