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大城市病”治理的北京“药方”

发布时间:2022-11-24 17:48:00来源: 北京日报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学位紧张……每座超大城市都面临着急速扩张所带来的建设管理跟不上需求增长的矛盾。北京也不例外,这些矛盾既是困扰城市发展的“大城市病”,更成了百姓的一块“心病”。

  身为大国首都,北京自当率先走出一条治理“大城市病”的新路。这些年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城市减量发展。过去5年,全市与疏解相关六大行业市场主体下降17.8%,利用腾退区域性批发市场等大体量空间集聚高精尖产业,建设提升6000多处便民网点,更利用零散、低效空间补建了一批养老驿站、书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治理“大城市病”贡献出北京“药方”。

  从聚到疏

  疏解相关六大行业市场主体降17.8%

  北京、天津、河北廊坊——北京精雕集团在京津冀的三点布局,撑起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三角形”。8年前,精雕集团把生产线搬到廊坊,把研发留在北京,已经建成的天津新生产线未来也将布局一批新设备。

  企业的调整折射整座城市的巨变。“北京城市发展方式的改变,仅仅考虑‘眼前利益’难以解决,仅仅依靠自身‘一亩三分地’难以解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疏解是根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关键抓手,北京坚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

  看增量。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不断迭代升级,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近2.4万件,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了更大空间,科技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

  看存量。累计疏解提升一般制造业企业超过2000家、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

  看城六区。截至2021年底,全市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等与疏解相关的六大行业市场主体数量较2016年同期下降17.8%,其中城六区更是下降35.3%,是全市平均降幅的2倍。

  看核心区。一批市属高校医院向外布局,核心区外地患者诊疗量构成比持续降低。“降密提质”的过程中,前门旅游集散中心完成外迁,137家住宿业实现转型升级。

  从聚到疏,从加到减,北京城的深刻变化渗透到城市运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北京坚持集约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生产效率提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已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从管到治

  精细化治违腾退土地2.2万公顷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开门见绿,很多新增绿地都是疏解腾退再绿化的成果。2017年以来,本市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3亿平方米、腾退土地2.2万公顷。

  “违法建设的治理一直是老大难。这几年我们变换了思路,实现从整治型拆违向规划引领精细化治违的转变,一体化实施拆违、腾地、增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大城市病”的形成是在城市日积月累建设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形成因素多元而复杂。破解沉疴顽疾,既需要“猛药”,更需要“缓药”。

  近年来,本市把占道经营、群租房、无证无照经营等城市治理任务并联推进,大部分任务进入“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的动态清零治理阶段。同时,制定出台围挡规范治理、桥下空间使用管理、住房租赁条例等一系列关于城市治理的标准、政策、机制,推动从专项整治向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治理转变。

  一项项“小”的积累汇聚成闪亮“大”成绩: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动批”疏解转型为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转型后的宝蓝·金融创新中心用原“动批”3%的面积创造了原整个“动批”经济效益的总和;26家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腾退后主要用于补充本区域中小学教育;利用零散、低效空间补充生活生态空间,补建了一批养老驿站、书店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拆违腾退地块建成投用口袋公园、微型绿地约460处……

  从有到优

  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城市社区全覆盖

  不仅要疏解、整治,更要提升。治理“大城市病”的最终目标是让百姓满意。

  回天的废弃锅炉房变居民活动室,雍和宫桥下空间改造提升成停车场,马路两侧披着绿网的荒地可以先建成绿地……每一年的疏整促专项行动,除了有整治问题乱象的“负面清单”,还有改善提升的“正面清单”,让百姓生活服务从“有”变“优”。

  “本市围绕市民消费、出行、居住等实际生活需要,进一步加大优化提升工作力度,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实实在在增加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既要有便民服务,也要有高品质消费服务。本市采用多种形式发展老年餐桌1168个,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6246个,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同时,20多个传统商圈商场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王府井全国示范步行街揭牌,三里屯太古里西区等消费新地标亮相。

  既要修新路,也要提升既有重点道路通行能力。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平谷区府前街等38条林荫路建成投用;顺沙路等一批道路实施环境整治和景观绿化提升;825条代征代建道路移交,切实提高了道路管养水平。

  “经过几年来大力度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已经从全面‘攻坚战’向重点‘歼灭战’转变,剩余的是更加难啃的‘硬骨头’,需要继续深化拓展、不断创新。”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更加突出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更大力度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