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11方面45条!太原市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举措

发布时间:2022-11-18 15:21: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人民网太原11月16日电(记者 张婷婷)“本轮疫情来势凶猛、多链并发、点多面广,主要由省外输入病例不遵守防疫规定、逃避防疫检查引起。”11月16日,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疫情防控办主任、市卫健委主任张泽如是说。

  据介绍,太原市本轮疫情的传播形式以小餐饮店就餐、密闭空间聚集、校园隐匿性传播为主,传播速度非常快。11月8日—11月15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254例。目前所有阳性感染者均在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诊治。

  为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太原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一方面45条具体举措。

  一是优化风险人员管控。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7+4”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3+3”健康监测;对密切接触者,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实施“5+3”居家健康监测。

  二是优化入境人员管控。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加强源头防控,对有症状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未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发热的旅客严控登机;对入境人员,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三是优化“第一落点”防控。落实返(抵)并人员检疫登记制度,按照红、蓝、绿三色标识实施分类健康管理。对省内外有疫情县区的返(抵)并人员严格执行“第一落点”核酸检测和分类管控措施。建立省外货运预约和货主报备制度,全流程闭环管理,对来自高风险区的货车,实施“无接触装卸”货物,“点对点”护送到高速口离并;对需要留并的货车人员,由属地防控办按规定实施健康管理。

  四是严格落实分类管控。严格落实集中隔离人员接收、入住、转运和解除的全程闭环措施;居家隔离管理要做到单独居住或单间居住,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居家健康监测管理,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非必要不外出。

  五是加强流调溯源能力。进一步强化流调溯源队伍建设和储备,强化公安、公卫、工信“三公(工)”联动,一旦发生本土疫情,立即合署办公,实行一人一专班,用最短的时间把风险人员排查管控到位。

  六是优化核酸检测策略。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仅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物品和环境的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通过改(扩)建实验室、购置移动方舱、核酸检测车等方式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七是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依据流调溯源和分析研判情况划定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以将小区划为高风险区;如果病例住址近距离连片,高风险区可以扩大到社区。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离开低风险区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是科学开展分级分类救治和药物储备。完善定点医院整体腾空应急预案,方舱医院床位数储备不低于10000张。提升医疗救治能力,落实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充分保障“一老一小”、孕产妇和重症医疗等重点人群救治需求。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中医药方药、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九是强化学校、企业、社区等重点单位疫情防控。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深入开展无疫社区创建,将防控责任措施细化到自然村、小区和网格。发生疫情后,可按照“整体封控、分区切割、划小单元、网格管理”的策略高效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十是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县(市、区)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社区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县(市、区)落实好属地责任。要紧盯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开展连续督导,全面查缺补漏,扎实筑牢常态化“防控网”,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