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红叶“网红打卡地”这样“炼”成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的红叶又“火”了。无论是在可以和香山“媲美”的坡峰岭,还是在今年新晋的“红叶打卡地”南窖乡,都布满了游客们的身影。从国庆节开始,每逢节假日,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房山,漫步在山中步道、俯瞰红叶层林尽染、体验秋天的悠扬与温怡。
让红叶更“红” 种植和养护缺一不可
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坡峰岭的红叶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华北地区最壮观山地红叶区,核心观赏区达两千余亩,每年秋天,20万株黄栌红叶红满山,宛如一幅靓丽的秋景画卷。
很多游客都以为,红叶能成为一景,完全是大自然的馈赠。殊不知,在这片生态林中,有20%的树木是人工种植的。房山区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科林峰介绍,红叶观赏区并非只有黄栌一种树木,还有黄红色叶子的元宝枫,黄色叶子的白蜡、栓皮栎和槲栎等。远远望去,漫山的红叶由黄色向红色过渡,再加上绿色侧柏和油松的点缀,甚是好看。
而这些彩色树种,就是园林人后期种植的。为了让景观“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园林人可没少下“功夫”,除了营造彩叶景观、“增彩延绿”,还要对现有的黄栌林进行补植、修枝、定株,并对天然落种的小苗进行人工抚育,修建鱼鳞型树盘,截蓄地表径流,促进苗木健康快速生长。
树栽好了,但如果缺少了园林人的守护,红叶的观赏性会大打折扣。“我们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进行进行监测了”,区园林绿化局生态资源保护站站长周晓然说,乡镇的测报员会根据黄栌的病虫害“对症下药”,提前打药。周晓然说,除了在病害发生期进行提前预警,区园林绿化局每年还会定期对所有的树木进行“人口普查”,并对树木进行基础体检和精细化体检,针对树木不同时期的病害进行精准防治,必要时,放出天敌昆虫进行绿色防控。
健康经营 贯穿森林培育与发展始终
近年来,森林健康经营逐渐成为一个新理念。房山区园林绿化局早在2010年起就开始了“森林健康经营”,经营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全区林地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构建稳定、优质、高效、功能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
南窖的红叶林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前两年,有村民向园林绿化局提出,希望可以修建一条上山的步道。林峰接到这个诉求后,和同事一起专门“走了十几次路由”,最终制定出了修建步道的方案,“在哪修、怎么修,都要以不破坏原有的森林环境为前提”,林峰说。如今,一条长约7公里的步道修通后,盘活了7000余亩红叶林。步道像盘山路一样修在山脊上,游客随手一拍,便是一张大片。从十一假期到现在,南窖单日次接待游客车辆最多可达2000余辆,是往年这时候的30倍。
截至目前,房山全区已累计完成116.4万亩森林健康经营,完成步道建设3.5万米。涉及河北镇、史家营乡、霞云岭乡、大安山乡等15个山区丘陵乡镇。健康经营让森林更高质量发展,真正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家门口就业 百姓吃起了“生态饭”
好风景换来好“钱”景。来山村的游客多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柿子、石榴在家门口就卖了,我再也不用骑着车大老远跑镇上叫卖了。”水峪村村民程广芹笑着说。而对于黄山店的村民付玉静来说,自从坡峰岭的红叶红了以后,她的工作地点也从之前的到处跑到现在的“距离家门口步行不到二十分钟的民宿里”。付玉静告诉记者,坡峰岭的红叶景区为黄山店村转型升级成休闲度假村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年来到村子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想出去打工的,只要回村子就能有活干”,绿水青山让他们吃上了“生态饭”。
这碗“生态饭”远不止于此。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将平原造林的政策向浅山区倾斜,将浅山台地、坡耕地、拆迁腾退地、山前平缓地纳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实施,解决了困扰生态涵养区老百姓的发展难题。五年来,房山区共完成浅山台地造林22953亩,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每年可为当地老百姓增加土地流转补助资金2300万元,养护资金5800万元。老百姓不仅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补助,还得到了绿岗就业机会,为农村劳动力增加了一份选择,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介绍,房山区平原生态林养护工人共计7551人,其中本地养护工人5860人,占比77.61%,当地农民的获得感大大增加,真正享受到好生态带来的绿色福祉。
当前,房山区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保护好森林、利用好森林,丰富森林的服务功能,提升市民亲近自然的便利,才能更好地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创建目标。下一步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将进一步发展森林景观文化服务功能,提升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让森林实现“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目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