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再现红色历史 展示革命伤残军人忠诚品质

发布时间:2022-10-25 09:18:00来源: 四川日报

  原标题:再现红色历史 展示革命伤残军人忠诚品质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两周年之际,10月21日,重新改陈布展的四川荣军博物馆在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正式开馆。

  作为全国首家以荣誉军人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四川荣军博物馆有哪些馆藏?接下来将开展哪些爱国主义教育?10月21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3部分再现革命伤残军人精神风貌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四川荣军博物馆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陈列室,1987年改建为院荣誉馆,2019年12月经省委编办批复同意正式挂牌成立四川荣军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以荣誉军人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是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60多年来,已为社会各界300余万人次提供宣讲教育服务。

  “这次改陈布展后,我们通过丰富的照片、史料、文物及声光电等展示手段,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伤残军人的关心关爱。”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张鑫介绍,博物馆展示的内容由“亲切关怀、巨大鼓舞”“奋斗历程、幸福家园”“峥嵘岁月、永恒初心”3个部分以及“社会关心、各界关爱”一个专题组成,记载了国家优抚事业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生动再现了伤残军人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精神。

  伤残军人创作诗歌反响热烈

  “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没有眼睛照样读书看报,没有双手一样写字弹琴……”博物馆里,休养院一级伤残军人刘渝生创作的诗《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吸引观众驻足。张鑫介绍,1958年,休养院伤残军人课余演出队赴北京汇报演出,并在全国50余个大、中城市巡回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伤残军人刘渝生后来创作了这首诗,反映了伤残军人顽强克服失明、失聪、高位截瘫等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

  张鑫介绍,这首诗后来被编入四川、北京等地中小学教材,先后被译成英文、德文、俄文等语言公开发行。再后来,休养院将这首诗的原件转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21年,筹备博物馆重新布展的时候,经多方协调,军博转送来一份复制品用于荣军博物馆展出。

  继续讲好革命故事

  在四川荣军博物馆,有故事的馆藏史料、文物还有很多。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赠送给伤残军人的物品,伤残军人创造的歌曲、诗歌等,再现了那段红色历史,展示了革命伤残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质,展示了四川这方红色热土孕育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争做英雄”浓厚氛围。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未来,我还要继续讲好革命英雄故事。”在博物馆现场,一级伤残军人、91岁高龄的涂伯毅老人讲出了伤残军人的心声。

  接下来,休养院还将继续组织伤残军人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四川荣军博物馆也将继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作用,继续宣传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传统。

  新闻多一点

  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充分肯定了老战士们的坚毅与奉献。

  始建于1951年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先后集中供养了2800多名伤残军人,其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约2200人,目前在院休养的抗美援朝伤残军人13人,平均年龄89岁。70多年来,该院伤残军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义务开展传统教育报告近万场,受众达300余万人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2020年,该院志愿军老战士涂伯毅代表全体伤残军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本色,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的决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