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江苏灌南: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22 11:13:00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坚持以法治政府建设和示范创建为先导,统筹推进法治灌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普法为先 夯实依法治县基础

  “听了这节讲座后,我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也学到了法律方面很多的知识,今后我也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听了灌南县检察院开展的“检爱同行 法治进乡村”法制讲座后,灌南县孟兴庄镇头庄村村民王先生感慨道。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等宣传牌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墙”等法律知识展牌遍布灌南的大街小巷,游园、公园成为了离百姓最近、与百姓最亲的法治宣传阵地。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法治理念也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们。

  近年来,灌南县以开展“法律六进”“宪法宣传”“护苗共成长”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学习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日前,连云港原秀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庄静雄通过电子邮件成功下载领取了电子营业执照,从委托提交申请书到成功下载电子营业执照,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有了电子营业执照,以后网上办理业务就方便多了!”公司授权委托人郑女士说。

  如今,和郑女士一样,越来越多的客商欣喜地感到,灌南县依法依规地简化了很多办事的程序,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县政务服务中心和镇为民服务中心大力推进“三集中四到位”,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突出“数据跑路”,更加方便企业群众,让群众“在家门口办好身边事”。在餐饮、超市、药店、运输、民办学校、书店等6个行业试点推行“一业一证”改革。

  灌南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等系列文件,通过夯实营商环境法制支撑、实施“有温度的执法”、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等措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去年以来,全县对照省市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共办件3万余件,切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证难等问题。

  这些仅仅是灌南县依法行政取得成效的一个个缩影。法治的引领和规范正在不断提高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人民群众也在从中不断收获着实实在在的福祉。

  法治引领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小区门口有一个窨井盖坏了,我当时拨打12345热线想反映一下,但是电话没通,后来竟然有工作人员回复我,而且当天就解决了。”市民李先生对灌南县综合指挥中心的“漏话回拨”赞不绝口。为进一步畅通渠道,灌南县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做到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让12345热线成为一条实实在在的民生线、监督线、表率线。

  据了解,灌南县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行县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同步完成11个镇指挥中心建设,推动县、镇两级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实战化、一体化运行。中心主要负责12345热线、网格化服务管理及县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平台三大职能。通过优化提升平台功能,实现群众各类诉求和矛盾事件“一号受理、一体派单、线网联动、闭环处置”。2021年以来,12345热线共受理诉求15.6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综合满意率96%。通过推进“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使综合执法更加规范透明,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地区,灌南县构建以“1+2+N”为总体框架,合理配置调解、公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资源,建立覆盖全县域的非诉讼纠纷解决体系,尽最大可能让各类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全县社会保持安全稳定态势,近三年来无因调解不及时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人民群众社会安全感稳步提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群众安全感达99.58%,居连云港市第一,灌南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另外,为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灌南县对重大项目推进、问题楼盘处置、合同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充分运用法治的力量,解决了一批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实现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丰收。2021年该县获得全省财政管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省政府正向激励,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省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政务诚信评价一等次等荣誉。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补短强弱、扬优展长,以更全方位推进依法行政,以更大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以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高标准、示范性、常态化法治政府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奋力挑大梁、建设新港城作出灌南的时代担当!”灌南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夏丹华)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