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坊十三巷:美美与共幸福来
“过去这个地方是个烂泥窝窝,道路没硬化,卫生脏乱差,生活极不方便。”近日,临夏市的老居民马新在谈及八坊十三巷时,感触颇深,“变化太大了,烂泥窝窝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
十年前的八坊十三巷,是临夏市一处典型的棚户区。房子破旧,院子窄小,一些土木结构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这里近37%的居民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
如何打破落差,还城市一个新形象,圆群众一个幸福梦?临夏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思考与探索。
聆听专家的意见,询问市民的想法。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
反复论证后,临夏市确定了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亲民、利民、便民”的要求,按照“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结构、不搬迁原有居民的前提下,采用民俗馆、博物馆、文化街巷等保护建设和参与体验式文化旅游保护开发模式,将八坊十三巷打造成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街巷。
2015年,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从此,临夏市有了展示厚重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的大舞台。
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古式建筑,一件件记录历史的古玩藏品,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在改造过程中,临夏市在把握整体风格的同时,对细节的打造更是精益求精。走进八坊十三巷大旮巷,沿街墙面多以砖雕装饰,青砖铺就的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小院、店铺林立,橙红的门庭映衬着青砖黛瓦,古韵盎然。
老街巷的面貌变了,八坊人的精气神也变了,大家都攒足了劲谋划明天的幸福生活。
“我开的这个农家乐,平均一天能挣三四千元。”看着满院子就餐的客人,河州家宴老板马正明高兴地说,八坊十三巷改造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来这里游玩观光,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八坊十三巷景区带动整体就业千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近15亿元。
借助临夏市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契机,八坊十三巷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助推临夏市“游、食、购、娱、体、展”等多元一体化,形成了富有竞争力、产业链完整、业态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
——2021新甘肃十大必去景区评选活动中,临夏市八坊十三巷入选,并荣登各景区榜首;
——2021年10月,省文旅厅、省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首批8个甘肃省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临夏八坊十三巷榜上有名;
——2021年12月,甘肃省文旅厅公布的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临夏市位列其中。
“如今,这条老街已成为临夏市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代表。”临夏市八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健鹏说,“去年,八坊街道获得了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荣誉称号,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手记
新理念催生新变化
韦德占
在八坊十三巷,古色古香的街道、民居、巷弄充满了时光流韵。
曾经,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棚户区、贫困区。如今,八坊十三巷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北民族建筑的博览园、多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
走进八坊十三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砖雕墙面,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古式建筑,一件件记录历史的古玩藏品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屋内变亮堂、屋外变整洁,整个街区充满了文化气息,居住环境的显著改变让居民们住得更加舒心。
华丽转身后的八坊十三巷,不仅让本地居民感受到收入提升后的幸福感,也让更多外地人体验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新理念催生新变化,新思路成就新地标。八坊十三巷的变化得益于理念的更新,更有赖于有效的举措。近年来,当地政府科学规划,以文化为灵魂、以民生为导向,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一街一巷、一砖一瓦的改造中,探索出了一条“城中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最终使八坊十三巷旧貌换新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