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代县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桂珍:“被需要,才是最大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2-09-14 14:56:00来源: 山西日报

  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柏油路向南,两侧青山绵延,谷底河水湍急,河床上兀立着形态各异的河石。走进代县峪口镇段家湾村,石铺的路,石砌的墙,原色的木门,雕花的木窗,恍若画中的故乡。

  得知记者来意,刘桂珍激动地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党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牢记嘱托,带领大伙儿把日子越过越好。”

  金秋的段家湾村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这几天,地头卡车不断。忻州、朔州的多,河北、内蒙古的也不少,都是慕名前来买树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就是我们段家湾村翻身的真实写照。”

  “就是咧。”刚和客户谈妥的杨所文一边微信收款一边说,“有桂珍书记领头,这几年咱育苗户一年收入个三五万元,还不是个顺手的事。”引来周围一片欢笑,在秋风中飞扬。

  59岁的刘桂珍也笑了,人群中的她并不显眼,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不足90斤。然而就是这副瘦弱的身板,挎着药箱在山路上奔波了45年,村里小学讲台上坚守了30年,连续2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村委会主任时间最短,也有18个年头了。

  “咱人脸皮薄,禁不住好话劝。”1977年,那时的刘桂珍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可是村里需要一名医生,左邻右舍投来渴求的眼光,父亲也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做她工作:“桂珍,你人心善,能做好医生。”

  有一年除夕,刘桂珍刚回到家里,年夜饭还没来得及吃,七八里外武强村的张二小慌慌张张跑来,她二话没说背起诊包跟着冲进夜幕。40多年行医,不管是村内村外,出诊费、注射费她都分文不收,她知道乡亲们挣钱难。

  “让当老师那会儿根本就没犹豫。”刘桂珍笑着回忆,那是1988年,正值秋季开学,一天村干部登门,让她暂时给村小学的娃娃们代课,说等几天新老师就来了。结果这一“暂时”就到了2017年秋季。村小学合并到乡镇中心校,她才走下讲台。

  “我是要强的人,刚开始也着急,担心教不好耽误了学生,天天熬夜备课等新老师。”刘桂珍后来想出原委来了,段家湾村穷,条件差,待遇不高,没人愿意来,“越是这样我越下定决心用心教,只要肯下功,就能教好村里的娃娃们。”

  说起曾经段家湾村的穷,在代县十里八乡也有名。村民们自嘲是“三无”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就连耕地也只有从乱石滩里整治出的区区148亩。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可我不想当败军之将。”1996年村“两委”换届,段家湾村出现无人报名参选的情况,乡里动员已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刘桂珍当“穆桂英”。乡亲们看上的是她的人品,组织上相中的是她的潜力,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刘桂珍心中暗暗发誓“穷家难当,当就当好穷家”。

  誓言易宣,行动实艰。谁都知道,要想富,走对路。特别是又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刘桂珍跑内蒙古选产业,去太原找门路,一有机会就实地考察,学习经验,了解行情。

  在河滩地搞油松育苗。路子找着了,大伙儿七嘴八舌议论一番也说可行。可是一落实到种植面积,都退后了。樱桃好吃树难栽,谁也怕赔钱不敢干。

  “出水才见两腿泥。”刘桂珍理解村民们的顾虑。于是,她在自家承包的0.3亩河滩地全部种上了油松树苗。经过两年的精心管护,就是这0.3亩树苗在第三年春天卖了7.5万元,轰动全村。

  一下子全村19户村民家家育苗,育苗面积迅速扩大到80多亩。短短几年,育苗户们相继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8年,刘桂珍牵头成立“代县刘桂珍种植苗木合作社”,在推进本村育苗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的王家会、石家湾、殷家会等村共同发展。2020年底,段家湾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了15万元。

  “被需要,才是最大的幸福。”发展起来的段家湾村,和周边的王家会、武强等6个自然村合并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现在的新段家湾村是一个有186户800多亩耕地的大村。人多了,工作量更大了,办医保、找工作、防火防疫、搭桥修路……忙得不亦乐乎的刘桂珍道出了心迹。

  幸福的路要越走越宽广。除了巩固育树苗产业,刘桂珍重点围绕6个自然村弃耕地、山坡和段家湾周围滩涂做文章,打造优质艾叶、代半夏、黄芩等种植基地,建一座矿泉水厂,村民入股加工养生艾绒,以代县优质酥梨为原料生产古法梨膏。截至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

  “段家湾村是个来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刘桂珍最自豪的是这里的青山绿水,北方少有。加之建筑独特,民风淳朴,“夏有清风秋有月,春看山花冬赏雪”,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

  送走了客户,记者给杨所文算了一笔账,一株油松苗1.4元,今年他家的纯收入保守也有30万元。杨所文爽快地边点头边说:“有刘桂珍这样的书记带领,我们的收入就像这路边盛开的步步高一样,一年更比一年高。”(记者王利强)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