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税务:留抵退税助力餐饮业重燃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繁忙的交通运输,热闹的“小店经济”,彰显城市的人气和活力。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为众多市场主体“舒筋活血”,助力受惠行业企业恢复活力。留抵退税政策的扩围,犹如一把“薪柴”,助力餐饮业重燃“烟火气”。
助力餐饮业消暑解热
随着留抵退税新政扩围至住宿餐饮等7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餐饮业也逐步走出困境重现活力。
“我们的经营状况受到疫情影响,这笔退税款来得非常及时。此次留抵退税政策扩围,快速到账了近30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公司计划把退税款投入到设施改造和菜品升级中去,进一步提升酒店的引流能力。”桓台盛圆国际大酒店的财务徐经理说道。
受疫情影响,桓台盛圆国际大酒店3、4月份的平均销售收入仅仅50余万元,随着旅游餐饮市场的逐步回暖,该公司创新经营思路,在抖音、美团等电商平台推出优惠活动,7月份销售收入就突破500万元。“在国家各项退税减税好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更有信心做大做强自身,并积极拓展住宿硬件设施和升级菜品,以更优质的服务回馈社会。”桓台盛圆国际大酒店财务徐经理高兴地说道。
为确保政策精准、快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桓台县税务局税务局一方面列明时间表、路线图,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制定政策辅导台账,主动运用大数据精准匹配符合条件企业的退税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推送;另一方面组建青年政策宣讲团,采取直播课堂宣讲、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及时开展“点对点”提醒和“一对一”辅导,为企业提供申请、核实、审核、到账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限,保障留抵退税资金及时退到企业。
为餐饮行业“增味添香”
“此次留抵退税政策扩围和实施加计抵减,公司不仅享受了扩围红利22万元,而且多享受了加计抵减部分的15万元留抵退税款,这为餐饮行业发展是个极大利好。”沂源县源泰蓝海钧华大酒店财务经理王润发高兴地告诉税务人员,随着留抵退税新政扩围至住宿餐饮等七大行业,公司将升腾人间烟火气,温暖大众民生心。
随着沂源县旅游强县的打造,旅游餐饮业蓬勃兴起,该公司及时调整餐饮经营策略,推出自助就餐、点菜下单等多项经营方式,客流量逐步升高。“最近,随着客流量的上升,采购食材需要的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多亏税务部门及时落实税收优惠,这为公司备足备齐新鲜时令蔬菜,有了财源保障。公司将升级住宿硬件,增加菜品花色,创造更加温馨的如家环境,一起奋斗向未来。”王润发经理说道。
获此感受的还有淄博中房云景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这次留抵退税加计抵减,公司享受政策红利32万元,我们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好餐饮服务业这篇大文章,更好地回馈社会。”公司财务负责人沈玉凤对记者说道。
留抵退税惠及企业,靠前行动彰显担当。国家税务总局沂源县税务局将深入推进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采取有力举措助力市场主体增信心,强创新,确保政策红利应知尽知、应退尽退和应享尽享,惠及市场主体,助力餐饮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发展增味添香。
激活小店经济重燃烟火气
“老板,30串肉,10串豆腐,再来15串板筋……”
“好嘞!”
暑气未消,立秋已至。傍晚,为生活奔波了一天的人们往往会在烟火气满满的烧烤摊前驻足,点串、举杯,开启丰富而愉悦的一餐,傍晚的余晖与炉中的炭火在食客的脸上织就夏日独有的红火,人声鼎沸中,天天烧烤店的陈老板笑得格外爽朗。
“天越热,生意越好,这算是烧烤店的特别之处了,”陈老板乐呵呵地说,“像我们这种小门店,撑过疫情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一个月下来能赚一万多,税务局的免税政策每月还能给我减免1000多元,基本上不用缴税了,在当前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为我减轻了不少经营压力。”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行业受到极大冲击,不少个体工商户受到疫情影响经营受阻甚至暂停营业。
为助力经济恢复活力,国家税务总局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税务局全方位加大退税减税力度,将减税降费红利精准落实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建“青年税干宣传队”,主动上门“面对面”宣传,“手把手”辅导,将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印制成册,用灵活生动的讲解提高宣传力度和辅导深度;利用6612366政策宣传热线、“智慧办税一点通”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远程问办“一对一”;将总局出台的系列相关税惠政策梳理归纳,建立工作台账,第一时间推送给不同类别纳税人,确保纳税人第一时间知晓税惠政策,让税惠红利及时“落袋”,真金白银“看得见”,让纳税人更放心,让做生意更安心。
深巷里的小吃,闹市里的烤串,如雨后春笋般再次升腾起的点点“烟火气”,拢聚成了疫情下民众的疗愈剂,也让人们最直观地感受到淄博经济的复苏重启。灯火可亲、岁月安好,淄博税务系统的这抹税务蓝将继续走在街头巷尾,以惠企利民为导向、以减税降费为盾牌,守护淄博的“烟火人间”。(孙智超 李守伟 赵盈哲)
(责编:丁明阳(实习生)、邢曼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