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西郭湫村:释放土地活力 让农民享有“红利”
盛夏时节,记者在阳曲县凌井店乡西郭湫村采访发现,昔日的“贫困村”,利用“土地多”这一优势,不断发展旱地种植和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连年增加,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村庄变美、村民变富”的小康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人居环境美起来
乌河河水蜿蜒流淌如碧玉丝带,绿水青山间,一排排粉刷一新的民居错落有致,一幅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山水田园画卷呈现在眼前。
西郭湫村位于阳曲县东南,与阳泉市盂县“村连村、地连地”,离晋中市寿阳县也只有4公里的距离。发源于阳曲县的乌河,沿村子由西南向东北流向盂县。
一进村子就是一个公园,村里几条主干道修得笔直,两侧墙上都是彩绘,路边花箱里鲜花开得正艳,三五步一个景致,让来到这儿的人都想多停留片刻。
“这几年一直不断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过村里的人都说,整个‘乌河川’就属这个村子最好。”7月19日,在村民张拴珍家的院子里,村党支部书记安保生和村民们交流着村庄环境的变化,村民们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
“以前村里生活条件差,大家习惯也不好,垃圾随便扔,污水随便倒。”张拴珍说,现在道路修好了,上下水接通了,“煤改电”后,冬天还用上了空气源热泵取暖,家里外面到处都干干净净。
“厕所从院外挪到院内,不仅干净卫生,而且也方便多了。”村民安自力指着院子一角的厕所,由衷地感慨:“现在家家都改造了厕所,生活习惯也都变好了。”
村民钱包鼓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短期靠环境整治,长远靠产业支撑。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我们村的土地有5500亩,主要种植玉米和旱地蔬菜,这也是村民除务工外的主要收入。”安保生1975年退伍回村任党支部副书记,1988年任党支部书记,2007年“一肩挑”至今。多年来,为了发展农业,他可没少下功夫。
他数次到农科院、农业示范园区考察,调整产业结构,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带领农民快速增收。前几年,他在村里推广旱地无公害蔬菜,村里还建起了50亩春秋大棚和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蔬菜。
村民张拴兔是阳曲县有名的种粮大户,种植了300亩玉米,自己还有5台拖拉机、2台秸秆综合利用机和一些配套的农机具。“村里这几年变化大,又支持农业发展,我除了种好自家的地,还帮助其他村民种植、收割,这样还能省下不少劳动力,让村民安心在外打工。”张拴兔笑着说。
今年,西郭湫村又在上级的支持下,与第三方合作引进新技术种植甘蓝。村民刘俊卯一直在甘蓝种植试验地里打工,他说:“忙的时候,村里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来这里干活。无论男女每天130元工资,我前后干了一个月。”
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的收入也逐年递增。安保生说,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今年预计能实现翻番,明年旅游项目上马肯定会更好。
文明乡风新起来
乘着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西郭湫村的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的精神需求自然就高了。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西郭湫村以“星级文明户”创评掀起农村追“星”之风。该村不仅要求大家成为星级户,更要求一条巷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样才可能被评为“十星”。
积分超市、有奖评比……村里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充分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都要抓,这是我们村‘两委’下一步的重任。”安保生说,目前村里已建成首个乡村治理实训基地,正和县委党校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这将是村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此外,村集体通过“清化收”,收回集体土地1200亩,结合现有集体土地,打造玉米、旱地蔬菜、谷子和豆类小杂粮4个种植园区,发展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
“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让农民在家门口过上‘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幸福日子。”凌井店乡党委书记张玥说。( 李杰华)
记者手记
阳曲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了全市减贫的宏大篇章,西郭湫村是其中精彩的一个段落。如今走进西郭湫村,再也看不到曾经贫困村的影子,蓝天澄碧、草长莺飞,房前屋后、繁花似锦,漫步在村里,一幅“村强、景美、民富、人和”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美丽乡村更宜居,青山绿水寄乡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像西郭湫这样的村子会越来越多,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不再是梦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