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北京冬奥人文知识遗产增添华彩乐章

发布时间:2022-07-01 15:04:00来源: 北京日报

  “‘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未来首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深受鼓舞,备感振奋。”代表团会议上,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何明代表兴奋地说。

  何明介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首都体育学院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在延庆规划建设新校区。

  2021年,经国际奥委会授权、中编办批复,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正式揭牌,成为世界上第三所由国家政府决定成立的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也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第一个人文知识遗产。

  何明说,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一方面全力参与服务冬奥筹备举办工作,成立冰雪运动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承担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撰写官方报告,记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经验与主要成果,并承担起国内技术官员、开闭幕式表演、体育专项志愿者、OBS转播项目和体育展演展示等任务。

  一方面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为契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强化办学特色,积极拓展办学资源。“如今,学校的整体发展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连续两年稳居全国体育类院校第三。可以说,实现了服务冬奥筹备举办和自身发展建设双丰收,为后冬奥时代站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代会报告提出,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充分用好物质、文化和人才遗产,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因势而生。”何明表示,待延庆新校区建成后,将为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未来,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市党代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可持续发展和遗产继承各项工作,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建设成为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传播的重要载体,全球奥林匹克研究和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以及全球领先的奥林匹克运动科技创新中心和引领奥林匹克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地。”何明说。

  代表风采

  陈海妮代表:

  为首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牛伟坤

  “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本科毕业生陈海妮,很快将去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够当选为党代表,我感到无比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教育工委系统代表团里,21岁的陈海妮是最年轻的党代表。00后的她积极举手发言,畅谈首都发展中的青春力量。

  陈海妮说,北京这几年大事多、喜事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每一件都鼓舞人心。作为一名首都大学生,这些大事就发生在她身边,令她备感幸运。更让陈海妮感到自豪的是,她还成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参与者。去年年底,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招募消息一传开,她就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多次面试,最终成为了一名冬奥组委总部的志愿者,负责志愿者的管理保障。从志愿者上岗排班信息的统计,到志愿者之家的设计,再到志愿者集体生日会等各项主题活动的策划……5个多月里,她努力当好志愿者的“服务生”。由于出色的表现,她还获得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这样的经历也让她对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充分挖掘利用冬奥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格外有感触。“从这次志愿经历中,我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使命和魅力,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蓬勃发展,更感受到一种志愿的力量和00后青年人的力量。”她说,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也是一场最生动的实践思政课。“今后,我也将继续积极参与到各项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去,奋斗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一线,成为大思政课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修行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分享自己的志愿故事,传递、发扬志愿精神,带动更多的大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此次参会也带给了陈海妮更多的思考。“我总是忍不住地想,我们这一代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是什么呢?”答案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更加清晰。“我将保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用奋斗诠释青年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为首都发展、党和国家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本报记者 蔡代征摄

  王丹代表:

  科技助力提升农产品保供增质

  本报记者 朱松梅

  “党代会报告多次提到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一线的代表,我备受激励。”王丹代表说。她在市农林科学院工作,长期从事农产品加工方向的研究。认真翻阅党代会报告,尤其是反复研读“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相关部分后,王丹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对“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党代会报告对乡村振兴推进取得的成就和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做了客观总结及精准分析。”

  “党代会报告中还多次提到科技创新,也提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这些都为农业领域的发展指引了方向。”王丹说,科技攻关对于农产品保供增质具有重大作用。以蔬菜为例,北京年蔬菜消费达1000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靠外埠供应,长距离运输会导致15%到40%的损耗。她所在的市农林科学院近年来开展了科研攻关,研发了不同的蔬菜预冷方法,有效降低了运输损耗,为首都保供作出了贡献。

  科技创新将在乡村振兴、粮食安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将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种业之都’。我和同事们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一份力。”王丹说,北京属于“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要靠科技创新突破空间上的限制,“我会把党代会的精神带回基层,我们一线科研人员也会围绕农业科研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继续进行攻关,为首都的乡村振兴和农业高科技作出更大贡献。”

  王北星代表:

  后冬奥时代场馆迎来靓丽转身

  本报记者 王广燕

  “这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落实场馆赛后利用计划’,大家确实也很关心场馆的赛后利用话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王北星代表,全程见证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建设。她表示,国家速滑馆开馆在即,将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参与不同冰上运动的需求,努力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和展示中国冰雪运动的亮丽名片。

  王北星曾是中国女子速度滑冰领军人物,2014年索契冬奥会后,王北星退役并逐步向竞赛组织工作转型。她说:“过去的几年里,我不仅亲眼见证了冬奥场馆从无到有,也看到大大小小的冰场在商场、学校中出现。有的社区在没有真冰真雪的条件下,办起了旱地滑冰、旱地冰球等运动场地,借助仿真的形式让市民对冰雪运动产生兴趣,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高了。”

  党代会报告中还提到,“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带动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在过去几年,王北星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冬奥会宣讲团成员,她多次来到中小学校园,向孩子们传播冰雪运动知识和奥林匹克文化。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她加入北京奥运城市促进发展中心,继续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推动体育运动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弘扬奥林匹克文化和北京冬奥精神。“我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王北星说。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杨兰英代表:

  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越织越密

  本报记者 王广燕

  “听到报告里特别提到‘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书香京城,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受到高度的重视。”通州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兰英代表说道,近年来书香北京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首都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越织越密,“我们图书馆工作者见证了许多发展和变化。”

  杨兰英介绍,随着北京市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作为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的重要节点,通州区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去年年末,通州区如期完成了新增的5个街道、乡镇级分馆的建设,截至目前,在区级图书馆之下建成了22个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分馆,573个社区村级图书室。通州区图书馆同时也在全力推进总分馆建设。

  不光是各级图书馆的全覆盖,不同点位图书馆的连接也走向了开放共享,馆际通借通还让市民借书、还书更加便利。杨兰英介绍,从2018年起,首都图书馆和各区级图书馆实现了预约借书功能,市民想借书,登录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的资源检索平台,看到这本书在哪个馆,就可以发出借阅申请。市民在其他区的图书馆借书,回到通州区后,也可以就近还到通州区图书馆。通州区图书馆还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图书馆签订了合作共建的框架协议,推进合作交流。

  “党代会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更加有信心推动书香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杨兰英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开展多元化、综合性的读者活动;还要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将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文化空间更多地带到百姓的身边,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