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初夏时节的川陕革命老区,崇山峻岭间草木葳蕤。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不少人在瞻仰先烈。
“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川陕根据地背靠巴山南麓,俯瞰川东盆地,地势险要,兵强马壮,被毛泽东同志盛赞‘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巴中)管理局副局长薛元勋介绍。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通江,随后不久,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在通江城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川陕苏区建立了23县的苏维埃政权,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澎湃红色浪潮中,数十万巴山儿女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红军烈士陵园里,如今安葬着烈士2.5万余名。
随着高速通道开通、旅游设施完善,老区红色旅游日渐兴旺。“2021年,我们接待游客130多万人次,逾9000个团队到陵园拜谒。”薛元勋介绍,“今年春节期间,10万多名游客来到通江,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2016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军精神教育基地。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川陕革命老区大力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老街巷,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街头东大门墙上,“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巨幅标语历久弥新;当年的红军被服厂里,“老城缝纫铺”仍在嗒嗒作响;曾经的工农剧团附近,60岁的何建堂坚持做饼30年,当年其父辈做饼支援红军,今日店名便叫“红军饼”……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旺苍,在这里战斗了两年多。“旺苍是川陕苏区后期首府所在地,战略地位重要。”旺苍中国红军城讲解员何晓菊娓娓道来,“当时,面积还不到2平方公里的旺苍城,一下涌进40多个机关、2万多人。”
时光荏苒,如今每年有数万名游客前来中国红军城感悟历史,启迪未来。
放眼川陕革命老区,各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正奏响红绿辉映的交响曲。
青山新雨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90后村民沈小燕漫步自家山顶茶园。在苍翠尽染、云雾缭绕的美景间架起手机,拍摄视频。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蒋家坪村考察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乡亲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直播带货,茶叶走俏。清明前,家里的手工炒茶每斤卖到了1100元。”沈小燕是返乡创业青年,家有10亩茶园,父母采茶、制茶,她在网上销售,“我还盘算着,接下来销售腊肉等特色农副产品。”
两年多来,蒋家坪村新建高效密植茶园350亩、改造老茶园400亩。“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茶旅融合’,抓住生态旅游好机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满怀憧憬。
截至目前,平利县茶园总规模达20万亩,培育茶叶经营主体265家。2021年,茶产品产量1.55万吨,实现产值15.7亿元。
发挥比较优势,川陕革命老区正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
2021年,四川省、陕西省发布相关文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社区治理,让老区群众安居乐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力现代特色农业,让山窝窝里孵出金蛋蛋;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好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让子孙后代乐享绿水青山;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秦岭巴山之间,接续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
(相关报道见第六、七版)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27日 第 08 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