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现代“里坊”制,防控有效又便民
11日10点多,城东街道的东方菜市场里,顾客三三两两进出;不远处一个外卖饭店,煎炸烹炒,散发阵阵香味;20米开外的小超市,各类基本生活用品齐全……在这个“大小区”里处处透着人间烟火气。
崇川区现有16个街道逾170多个(村)社区,732个居民小区,其中251个是建于2000年之前的老旧小区,大多是开放式、无物业,实施封闭管理,难度较大。
主城区部分街道社区因地制宜,把辖区内的一个个老旧小区捏合成一个“大小区”,形成现代“里坊”制,既能有效管控,又方便百姓生活。
化零为整,“大小区”处处是人间烟火
7日,崇川疫情防控措施动态升级调整后,地处老城厢的城东街道遇到一个难题:辖区老小区多,而且多是无物业、没围墙的开放式小区。
“以工农路、濠南路、濠东路、人民路合围起来约2平方公里的区域为例,里面涉及东大街、南园两个社区,约有居民1.8万人。”城东街道分管防疫负责人唐仁林介绍,“两个社区里,有银花苑、森大蒂等10多个小区,多一点的40多幢楼,少的只有两三幢,要每个小区都配备人手,确保居民‘非必要不外出’,近乎天方夜谭。”
因地制宜。街道将区域内与外界打通的支路封锁,留下3个应急卡口,派员24小时值守,通过“化零为整”10多个小区“变身”为一个“大小区”,类似一个现代“里坊”。核酸检测采样点也移入。
在这个“里坊”内,菜市场、超市、饭店、药店……一应俱全。街道社区有限力量只要守住“坊门”,做好物资消杀、外来人员核验和居民核酸检测采样等工作。居民可以安全又便捷地生活。
东大街社区党委书记张秀梅介绍,如今社区腾出了人手,不仅可以充实到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还可以为区域内门朝道路的小区提供流动核酸检测。
“流动检测车马上就到,请大家有序下楼。”10下午,王府大厦网格群里,核酸检测的提醒响起。大厦所属的南园社区,有部分区域位于“里坊”内,也有部分区域在外面,有1000多人的王府大厦就是其中之一。“南园社区、东大街社区既合作又分工。”南园社区党委书记秦小玉介绍,两个社区紧密配合,合理调配社区和志愿者力量,为不在“里坊”内的居民提供流动核酸检测。
分色块分时段,“错峰”检测有妙招
“只要记住检测点位和时间段,按图索骥去做核酸。”10日,和平桥街道濠西园小区居民孙金波说,采样不用排长队,方便!
老孙家住濠西园82幢,根据社区设置的点位和时间,他在当天下午2点至4点半到山芝庄小游园核酸点位检测,约20分钟便完成检测。
濠西社区有2800多户、近6000名居民。虽然社区不大,但小区多。整个社区由9个小区组成,小区间阡陌交通,共用一个大门和主要通行道路。几个小区虽然楼牌号都写着“濠西园××幢”,却属于不同小区。大一点的小区有32幢居民楼,小一点却只有2幢楼。
濠西社区党委书记葛晓雯介绍,面对本轮疫情,濠西社区将9个小区视为同一片区统一管理,保留濠景仁居、濠西支路、万象新路上的出入口,封闭其他出入口。
为减少排队时间,濠西社区制定了分色块、分时段的检测法,社区以天元路为界分为粉色色块和蓝色色块。粉色区域统一到山芝庄小游园采样,蓝色区域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采样。并以小区或每10幢楼为单位划分检测时间段。通过这个方法,6000多名居民分离到不同时段、不同点位,有效减少大家的排队和聚集时间。
既收紧卡口,又保留百姓生活空间
“既能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又给我们老百姓保留了生活空间,安全感和幸福感都有了。”
易家桥社区与八厂社区南北相邻,中间以内部支路八厂街分隔。“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居民生活习惯,易家桥和八厂向来不分家。”八厂社区党委书记杨烨说。
新城桥街道创新思路,以虹桥路、青年路、工农路、城山路为界,将易家桥社区与八厂社区打破行政壁垒,“框成一家”。“之前,两个社区有四个卡口,但因居民众多、人流量大,不便管理,也极大消耗了人员精力。”易家桥社区党委书记黄郁珉介绍,如今的“里坊”仅保留了工农路南川园入口、青年路易家桥街入口两个卡口,由两个社区分别管理。
“里坊”内,菜市场、小超市、药店样样都有,宛若一个小社会,既便于收紧卡口、统一管理,又便民利民。
“里坊”设置两个固定核酸采样点位,居民们可以就近选择。此外,“里坊”还设有一便民流动采样台,两个社区各一支队伍,居民下楼就能做核酸采样,舒心又方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