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北京今年启动泉水调查 81处泉眼去年复涌 地下水位6年累计回升9.36米

发布时间:2022-03-24 15:22:00来源: 北京青年报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2019年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秉持“一减一增”的思路,重点推进 “控、管、节、调、换、补”治理措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去年,北京81处泉眼复涌,地下水位连续六年止跌回升,累计回升9.36米,增加储量47.9亿立方米。据悉,今年,本市将启动泉水调查,推进建立重点泉域监测站网,探索建立泉水保护管理制度体系,给泉水注入文化。

  “跨越千年的泉”复涌

  位于昌平区东部、京密引水渠北岸的秦城村,有眼历史可以考证到南北朝时期的泉——秦城泉。秦城泉曾是附近居民生活、养殖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自上世纪70年代起,秦城泉水流量逐渐减少,90年代出现间歇性断流,2002年泉水完全干涸。

  去年8月,两场大雨过后,秦城泉再度喷涌!涓涓泉水、潺潺流深,引得静谧小村不断有游客前来,争相探访这眼“跨越千年的泉水”。

  泉水复涌,是地下水源涵养、地下水位回升的最直接表现。据市水文总站最新监测数据,北京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加之去年降水丰沛,直接促使京郊山涧81处泉眼复涌。

  然而,北京曾因为1999年以来持续十多年的干旱,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连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直至2014年年底南水进京,京城地下水水位才迎来了止跌回升的转折点。

  去年12月,随着朝阳区鑫坝家园小区完成供水管线和外部管线的勾头通水,北京又有20个(单位)小区的自备井结束其抽取地下水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不断扩大市政水水源供水范围覆盖,实施自备井置换是控制地下水超采、涵养地下水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了地下水资源涵养恢复。”市水务局地下水管理处副处长姜体胜介绍。2015年,南水进京的第二年,北京市开启了大规模自备井置换和地下水源地压采减采工作。南水北上后,通过市政大管网流入京城千万百姓家,长期超采的地下水终于得到“喘口气”的机会,平谷、怀柔等应急水源地逐渐恢复“热备份”,地下水水位开始拔节而升。

  2019年,《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印发,重点推进“控、管、节、调、换、补”治理任务,地下水有了进一步回升的底气。

  姜体胜指出,随着多处泉眼复涌,对泉眼的管理也摆在了面前,“今年我们要动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系统地开展泉水调查,泉眼的分布、泉眼的性质、水质如何、水量怎样、是否适合饮用等等都要建立台账。同时,我们还要推进建立重点泉域监测站网、探索建立泉水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泉水管理长效机制,并通过立碑等方式,讲出泉水文化。”姜体胜说。

  5.7万眼机井“一井一码”

  “北京的地下水取水工程(机井)分布广、数量大,但由于建设历程跨度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长期以来存在底数不清、动态掌握不准等难题,成为地下水取用监管的最大瓶颈。”姜体胜表示,近年来北京市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机井排查摸底工作,并全面推进机井台账管理和机井码建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充分利用云技术、物联网等,结合全市智慧水务建设,让机井数据上到“云端”。

  如今,全市5.7万余眼机井已全部拥有了“一井一码”的身份ID,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的规模取水户均已通过在线计量设施实现数据远传,暂时未安装在线计量设施的机井,可通过扫描机井码标识牌每月填报水量数据,实现机井水量数据的汇聚,北京地下水管理正式迈入精细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新阶段。

  2021年年底,在为期一个月的核心区机井专项执法检查中,东西城350余眼机井一一接受了近乎严苛的“考验”。“置换一眼,处置一眼”,“退役”的自备井根据实际情况,悉数转入“被处置”状态:或被封填,或被封存备用,或被改转为监测井用途。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总体思路指导下,各区严格执行自备井处置并上报台账制度,绝不允许“另起炉灶”“死灰复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市目前利用952眼地下水位自动监测和307眼水质监测网络,实现了对全市地下水的立体、动态监测。

  建立五大地下蓄水区

  2021年12月28日,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9米。

  2022年3月14日,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0米。

  这两组数字,让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白国营感到欣喜。“以往每年1月后,地下水位会下降。但今年即使到了现在的枯水季,地下水位依旧在回升。北京地下水位这回稳了!”

  在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A座,静置着一个3D打印的沙盘模型,这个看似普通的模型精准描刻了密云区、怀柔区、顺义区的回补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借助这一模型,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河道输水、地下水回补的过程,生态补水的成效一目了然。

  2021年4月30日8时起,北京市启动潮白河试验性春季补水,这是自2019年以来北京实施的第四次生态补水。这一次补水,断流22年的潮白河北京段全线水流贯通,唤得飞鸟蹁跹,焕发勃勃生机,密云区、怀柔区、顺义区地下水源地也得到一次“酣畅淋漓”的补给。

  2021年,全市河流、水库健康水体占比达85.8%,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水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加,黑鹳、白鹭、苍鹭等一批珍稀水禽成为京城常客……与此同时,多年的地面沉降得以缓解;漏斗区水位显著回升;西郊雨洪调蓄工程蓄水总量突破400万立方米;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地下水埋深恢复到开采前水平,并创该备用水源地启用以来历史最高纪录;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携手入海、26年来全部重现“流动的河”……

  据姜体胜介绍,市水务局正在着手研究全市地下水战略储备工作,不断完善《北京市地下水战略储备规划方案》,确定了密怀顺、西郊、昌平、平谷、房山五大蓄水区的总体定位、保障目标、区域范围、存储能力等。今年,将加快推进地下水蓄水区建设。“科学划定五大蓄水区的保护范围及回补区,制定可行的运行管理制度。同时计划对北京供水安全最为重要的西郊、密怀顺蓄水区先期开展生态补水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本市地下水储备。”姜体胜说。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