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耕地有了“健康码”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日前,在嘉兴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一片平整的麦田里,一辆黄色挖掘机上下挥舞着“大臂”正在作业。这个场景被视频监控拍下,通过“耕地视联智保”实时传送到了田长巡查员的手机上。打开“待巡查员核查”模块,这片麦田的“空间码”已呈黄色预警状态,田长巡查员立即前往现场。经现场询问情况后,田长巡查员拍下照片,又通过“耕地视联智保”一键上报,经确认,不存在“耕地违法行为”事实,麦田“空间码”由黄转绿,预警解除。
这是嘉兴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的最新探索。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近年来,嘉兴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违法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长期处于0.5%以下,2021年更是达到了0.15%的历史新低,位居浙江第一。
“但不容忽视的是,全市违法用地特别是‘非农化’问题仍时有发生,土地管理整体态势仍不容乐观。”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数字化手段,嘉兴在原有的“智慧国土天眼”系统上进行迭代升级,用“铁塔视联”智慧感知系统嵌入“耕地智保”,在浙江先行先试建立耕地保护“耕地视联智保”数字化应用场景。
以试点桐乡市为例。2021年9月,桐乡的“智慧国土天眼”系统平台被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列入“数字国土空间”空间组件试点,以222个铁塔高空摄像头为硬件基础,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数据底板,将视频数据与业务数据充分融合,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分析算法模型,提升预警信息精准度,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全过程项目监管、全方位辅助自然资源督查。
每片耕地都附有“空间码”,就像人们出行的“健康码”一样,基于空间上关联信息的管理规则,可自动生成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二维码,作为耕地信息共享的入口,也可作为任务执行的驱动码。有疑似违法违规问题,会显示黄码;被认定有“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会显示红码;整改中会显示蓝码;整改到位并经认定后,回归绿码。
“我们的‘耕地视联智保’应用试点建设,是充分发挥高位视频监控、AI识别算法等核心资源优势,将耕地管理业务数据和前端摄像机视频感知数据进行有效融合,在结合‘田长制’基础上,通过‘人防+技防’,实现耕地用途监管的全域覆盖,做到耕地变化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推进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切实提升耕地保护监管和治理能力。”据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与地理信息科科长刘茜介绍,该应用自2022年2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共收到告警信息1503条,经“空间码”智能筛查,生成待核查“黄码”任务199条。“耕地视联智保”实现了巡查全程电子化、掌上化,补齐了以往耕地保护工作中的短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