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拉近“城”与“乡”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互补互促、互利互融的有机整体。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去年所取得的成就时特别提到,全国上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如何进一步拉近“城”与“乡”的距离,以城乡稳步融合推动经济协同奋进?
推进城镇更新,规划建设制度要先变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列入2022年重点工作。
“现行制度主要为增量年代以土地开发为核心的新增建设而设计,不能适应以存量提质增效为核心任务的城市更新行动实际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省住建厅厅长周岚举例说,比如,基于大拆大建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产权重置程序,与城市有机更新要求的尊重地区文脉、社会肌理和复杂产权等不相吻合;针对新建建筑设定的日照要求、消防间距、抗震性能、节能标准等,也不能适应老旧城区建筑年代久远、类型纷繁复杂的现实状况。
周岚认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应有序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变革。从以规模为导向的串联式开发建设,向以品质取胜的深度一体化更新改善转变,面向活力品质空间营造,联动考虑“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流程;要从标准化、相对简单的土地用途和强度开发规则管控,转向面对丰富多元的城市更新对象,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实现空间资源保值增值、人民生活场所更加宜居。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是关键。按照计划,南京今年将推动128个老旧小区改造。“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以居民为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都由居民说了算。”南京市物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童声龙介绍,今年南京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将突出适老化、便民化、宜居化、智能化、海绵化等内容,着力于适老适儿“一老一小”建设、弱电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以及加装电梯、打造15分钟生活圈等,积极推动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补齐社区建设短板。
缩小城乡差距,迈向全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要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其核心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过去一年,我省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道路2937公里、改造桥梁979座,新增“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3个、示范县11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方面,正在由局域均等化向全域均等化迈进。
不过,在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中,省内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管护机制不健全、标准规范不统一等问题,还有一些领域法规不清、细则不明。全国人大代表、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指出,目前,在美丽乡村建设用地上尚未出台相关操作细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农转用指标有限。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操作规范,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开通“绿色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建议,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督促各级政府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切实为农村提供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所需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另一个关键,是筑牢符合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要求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用地、供电、数据等产业服务配套要持续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润土瓜蔬合作社社长张道衡希望,电力部门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助力乡村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来引导更合理的农业空间布局,并且发挥电气化和综合能源管理技术优势,让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可持续化。
“目前5G基站建设,农村滞后于城市。面向农业生产的5G网络、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等信息基础设施,在研发、制造等方面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全国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建议,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建立健全智慧农业技术体系,拓展透明农场、无人农场、数字牧场等智慧生产模式。
统筹城乡规划,让资源要素双向畅流
城乡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强化以城带乡,将城市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农村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有机结合,形成1+1>2的合力效应,使农村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城乡统筹,规划先行。在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闾海看来,省域层面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片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并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引导公共资源分类有序投放。市县域层面要分析人口流动趋势,着力构建适应新发展理念的城、镇、村体系,着重完善县城以及中心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吸引农民就地就近进城入镇就业创业,推动形成更高质量的城镇化。
“江苏整体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都处在全国前列,具备更好地推动城乡融合的基本条件。”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睿建议,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要推进城市生产要素有序下乡,破解影响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型障碍,因地制宜地选择乡村发展模式;同时,丰富城市农副产品物流与批发平台功能,发掘优质农副产品价值,并加快数字技术在乡村中的情景应用,畅通城乡信息流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善红认为,要建立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机制,在各方面将农村作为与城市同等重要的有机整体,实现城乡之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调研发现,“有些地方对传统村落的资源调查、文化挖掘、特色和价值认知不足,出现重经济轻文化,建设中特色文化被边缘化、被人为改造等问题。”他建议,要进一步细化传统村落的保护类型,明确传承村落类型标准,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科学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