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深化改革开放 激活发展动力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容,引起山西团代表的广泛关注,大家围绕各自领域畅谈体会、建言献策。
推进“放管服”改革
全面创优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刘予强说,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创优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2021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山西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最快省份之一。
刘予强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重点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开展专项治理、优化政务服务等5个方面作了介绍。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首个省级“十四五”营商环境专项规划,制定营商环境建设三年工作计划、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成立了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向市县全面延伸。
——推动重点改革。“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在审批服务系统落实,明确了政务服务“全代办”体系和标准;落实“五有套餐”“五大环境”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推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构建了“1+1+8+1”政策体系。
——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规范审批目录,优化审批流程;持续简政放权,是近两年全国取消下放事项最多省份;加大向开发区赋权,实现省级赋权事项58项、市级赋权事项1377项。
——开展专项治理。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十大突出问题,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出台政策制度200余项,制定长期措施1727项。
——优化政务服务。推出“开办超市”“开办药店”等100项以上“一件事”集成服务,实现了“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实施“千项数据资源共享工程”,发布两批共1032项共享数据,挂接率达100%;推动医保、社保、公积金等18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到了93.86%。
刘予强说,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全国一流还有较大差距。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各项要求。
一是要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重点推动审批服务由“一枚章”向“一件事”转变、全省行政许可事项由“标准化”向“规范化”“便利化”转变、政务服务事项由“通办”向“好办”转变、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由“审批备案”向“告知承诺”转变、项目建设由“领办帮办”向“全代办”转变、便民服务事项由“大厅办”向“自助办”转变。二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抓紧起草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研究制定“五有套餐”配套办法,推动完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深度整合。三是要进一步抓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既要以优化营商环境来促进市场主体倍增,也要通过市场主体实现倍增来检验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成效。
设立中国(山西)自贸试验区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改革开放是转型发展蹚新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全国人大代表、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李志强近年来不断为设立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鼓与呼。
李志强说,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要求“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设立中国(山西)自贸试验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切的重大举措。他介绍,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抢抓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重大机遇,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去年2月,省政府《关于设立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正式报送国务院。希望国家支持设立中国(山西)自贸试验区,将山西列入下一批自贸区批准名单。
设立中国(山西)自贸试验区,一方面,通过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对标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国际先进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聚焦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领域的制度探索,以开放倒逼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起符合国际惯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体制。
李志强表示,设立中国(山西)自贸试验区将为资源能源型经济转型探索新路径,探索试验能源消费与供给的新模式,推动构建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新材料产业集群,有助于解决困扰山西转型发展多年的产业替代难题。对山西而言,设立中国(山西)自贸试验区更加有助于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为全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北引擎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山西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作出贡献。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释放巨大创新潜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激励办法……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副校(院)长王娟玲一直关注着农业科研领域的改革。她认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都有着自身的规律,改革就要遵循这些规律,按照规律制定规则、树立导向。
王娟玲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法规文件,导向明确、目标清晰。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的特殊性,考核评价激励办法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科研受区域、气候、环境和生物的多重影响,情况复杂、困难多,因此周期长、持续积累的特点更明显,往往一个突破性研究成果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探索积淀,尤其需要潜心研究、坐冷板凳。
王娟玲说,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要改革农业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以能力导向、付出导向、贡献导向为核心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分类考核评价制度,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重点考核原始性科技创新和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新的研究方法等贡献;从事应用研究的人员,重点考核对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解决农业产业振兴、生产实际问题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等贡献。“适合做研究的,就让他专心在实验室、在田间;适合搞推广应用的,就让他安心去农户和新兴经营主体中对接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心无旁骛、潜心干事、扬长避短,让各类人才都能够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王娟玲说,评价激励导向事关根本,一个或者几个人大代表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她希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相关国家部门联合设立一个专项,组织一个多领域、多层次人员参加的研究团队,深入不同类型区域,进行广泛调研,探索调整现有的考核评价指标,同时开展一批试点,通过实践形成符合国情、符合农业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强保障。(记者杨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