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在全国率先建设的“绿岛”是个什么岛?
2020年2月,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共享经济理念融入环保治污,引导市场主体建设共享型环保设施——“绿岛”项目,以降低中小微市场主体治污成本。江苏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探索“集约建设、共享治污”模式的省份。
两年来,从一个创新理念到187个“绿岛”逐渐“浮出水面”,我省“绿岛”探索带来什么变化?有何突破?还有什么难点?如何让“绿岛”成群岛,更好服务“美丽江苏”建设?
既服务发展,亦加强监管
“绿岛”是指由政府投资或政府组织多元投资,配套建有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集中点(片区)。
在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有民营制鞋及皮毛企业118家、个体工商制鞋户435家,其中规模企业仅21家。制鞋及皮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动物绒皮、毛里、废包装塑料、废生产抹布等皮革废物也随之增加。镇江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负责人韩俊说,这些中小微市场主体产生的少量皮革废物,如果及时运送、规范处置,费用达到1500-2000元/吨,企业难以承担,因此他们规范收集处置的意愿不强。高桥镇建起皮革废物收集处置中心,统一收集、统一打包清运、统一处置皮革废物。这个“绿岛”受到企业老板们欢迎。镇江旺达鞋业有限公司企业老板陶桂传说:“给这个中心处置废物,只要900元一吨,能省不少钱。”
汽修企业不规范喷漆,带来废气污染,是个环保老问题。在位于常熟市汽车市场的“绿岛”——文邦钣喷中心,地面整洁,空气中几乎闻不到油漆味。原来,送来维修的汽车部件正在密闭车间里喷漆。中心负责人吴文开对记者说:“喷漆产生的废气通过环保设施全部收集起来,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气排放口有在线监控,直接传到环保部门。”周边20公里内的20多家4S店、汽修厂,先后将喷漆业务放到文邦钣喷中心。专业化治污,有力促进了企业达标排放,也让中小微市场主体腾出更多精力谋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戴明忠介绍,中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生存压力大,创设“绿岛”的初衷,既是通过“集约建设”为这些市场主体降低治污成本,也是希望借助“共享治污”将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市场主体管起来。
“绿岛”助力监管,在危废处置方面尤为明显。在无锡青龙山工业园,小微企业将各自产生的危废打包,放入防爆柜暂存,需要处置时在小程序上发起申请,由“绿岛”上门接收。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罗小春介绍,无锡有近8400家产废单位,其中年产废量10吨以下的小微企业多达6800余家,它们的产废量仅占全市产废总量的1%。量不大、分得散,危废处置存在渠道不畅、贮存不规范等问题。两年来,无锡市生态环境局依托无锡市工业废物安全处置公司、锦绣江南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危废处置企业,试点打造5个小微企业危废收集处置“绿岛”。目前,这些“绿岛”已经服务5300余家小量产废企业,其中2700家为新近纳入监管范围。
“生态环境治理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很大进展,大企业排污减排基本都到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蓝天碧水获得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监管部门将眼光放在之前顾及不多的中小微企业。”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裁助理芦昱认为,“如果成批成群的中小微企业,将污染物通过‘绿岛’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那么生态环境管理部门通过监管‘绿岛’,即可达到监管这些企业的目的,在监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能极大提高监管的可行性。”
创新政策,消除发展障碍
服务、监管,都是为了呵护绿水青山。兴化市宏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粪便集中处置项目,服务周边多个乡镇约8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无锡惠山生命园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工程项目,为园区内75家生产企业处置废水;徐州市循环产业园内,绿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脱附中心再生项目每年能够处置废活性炭2万吨,生产再生活性炭1.4万吨……
我省“绿岛”项目分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类。2020年全省推进首批106个“绿岛”项目,总投资约为83亿元,惠及3万多家中小企业。2021年,综合考虑项目成熟度、方案可行性、预算合理性、绩效显著性、保障措施可靠性等因素,省生态环境厅从各市申报的117个项目中选出81个达到“绿岛”建设要求的项目,总投资额约130亿元。
2021年通过审核的“绿岛”项目数,为何略低于前一年?“各地积极性高,但审核标准也很高,是不打折扣的。‘绿岛’要求服务多个中小微企业,可是部分申报项目只服务单一市场主体,自然无法通过审核。此外,还有一些项目属于园区本来就该有的基础配套,也不能纳入‘绿岛’之列。”戴明忠答复,“我们把‘绿岛’项目作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纳入省级项目库,获得相应财政补贴。”
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集中喷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等5类“绿岛”项目建设技术指南,覆盖已建、在建的绝大部分项目。这些指南已提供给各地参考,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为绿岛项目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对于“绿岛”这一新生事物,我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了政策创新,如建立“绿岛排污许可证+合同”的管理模式,确认职责边界和治污义务,为推动“绿岛”发展减少障碍。去年3月出台的《江苏省“绿岛”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绿岛”项目应按规定申请排污许可证,其许可证除了载明“绿岛”项目污染物排放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等情况,还应载明各“入岛”市场主体排入“绿岛”项目的排放因子、进厂(场)浓度和排放量等信息。市场主体在“入岛”前,也应变更排污许可证。“绿岛”项目与“入岛”主体,以合同约定排污情况及相关责任,双方的排污许可证、合同均作为环境执法监管的依据。
除了厘清责任、破除障碍,我省还从政策上为各地建“绿岛”保驾护航。例如,将建成并符合条件的“绿岛”项目,纳入环保信任保护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名单;“绿岛”项目运行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经核定后可申请用于本地区重大项目建设。
“绿岛”建设,是我省在全国的一项重大环保创新,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已建成小微企业危废收贮中心、电镀废水集中处理中心、汽修喷涂中心等85个工业“绿岛”项目,禽畜粪便、养殖尾水处理中心等21个农业“绿岛”项目,餐饮油烟公共烟道设施等20个服务业“绿岛”项目。记者了解到,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2020年9月出台的《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中,均采纳了我省“绿岛”的理念和做法。
解难题,好模式用实走稳
“绿岛”如何运行?遵照这12个字的原则——市场主导、专业运营、受益付费。也就是说,建设方可委托第三方或依托设施所在园区、规模企业进行专业的运行管理,所需运行经费由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分摊,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绿岛”项目投资较大,虽然能使用“环保贷”,但一些感兴趣的市场主体还是望而却步,或观望纠结。去年底,我省生态环境、财政部门出台“绿岛”项目奖补办法,对工业和服务业“绿岛”项目、农业“绿岛”项目,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核定环保设施投资总额的20%、40%给予奖补。部分“绿岛”项目建设主体告诉记者,首批“绿岛”的奖补还未发放到位,希望能够加快发放。
既然是市场主导,能否盈利就成为“岛主”考虑的关键问题。文邦钣喷中心投资约1100万元,设计产能8000面/月。吴文开告诉记者,一台汽车分为12-13个面,他将自己多个4S店的喷涂业务全部放到“绿岛”,并积极接洽其他汽修厂的业务,确保每月喷涂作业量在2000面以上,基本实现收支平衡,“我们客流量算不错的,如果投资人没有做汽修行业的基础,在投资喷涂‘绿岛’时要注意客流量的问题。”
“绿岛”项目期待更多用户,但一个现实困境是:合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担心污染物送到“绿岛”处理后成本增加;部分违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更不愿意用“绿岛”,从“零成本”变成有成本。除了钱的因素,市场主体将污染物送“绿岛”处理后,自家排放数据必然被“绿岛”获取,进而被监管部门掌握,这是一些市场主体隐秘的顾虑。
没有足够的用户,“绿岛”必然难以为继。“入岛”不积极的困境,如何打破?芦昱建议,一方面,“绿岛”项目充分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服务费用;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采取一些倒逼措施,如降低对“入岛”市场主体的监管频次,而将不愿“入岛”的市场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目前市场主体参与最积极的,是危废集中收集贮存类‘绿岛’项目,这是因为国家和省生态环境部门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监管措施。”
“绿岛”项目实质是污染物的集中处置(贮存)设施,有比较成熟明确的技术标准、规范,将分散的市场主体产生的污染物环保、安全、经济地收集到“绿岛”,是一大难点。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将污染物从中小微市场主体收集到“绿岛”,要系统科学地设计好收集路线、方式、设备等。另外,“绿岛”项目将分散的污染物集中后,环境风险会显著提高,这也是各地发展“绿岛”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门会评估‘绿岛’项目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严格项目建设和运维管理,确保项目发挥实效。”戴明忠表示,“镇江、常州、泰州等地‘绿岛’建设推进力度较大,不少项目典型性强、进度快。下一步,我省将着力打造示范性‘绿岛’项目,并且在条件成熟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塑造切实管用、有影响力的‘绿岛群’,使‘绿岛’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特色品牌。”
□ 本报记者 许海燕 徐冠英
实习生 王琳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