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市人大代表建议:让大数据服务基层减负
本报记者 陈强 刘苏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为试点,大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会场中,“如何建设数字化社区”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来自基层的代表们纷纷表示,建设数字化社区,要统筹共享好大数据资源,为基层量身定制应用场景,让大数据服务基层治理,切实为基层减负。
“我曾经在街道工作了32年,最大的感受是,基层人手紧张,面对的上级部门又很多,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人大代表、朝阳区政协秘书长董会生说,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并不只是按照各部门分管领域各自建设数据平台那么简单,各部门之间必须做到数据共享,“一份相同的数据,让基层工作者挨个平台登录、投递,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董会生说,基层工作应该把时间、精力放在“刀刃”上,腾出手来多去服务群众,让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疫情防控期间,‘填表格’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我们社区住着7000多位居民,可居委会只有18位专职社工,本来就捉襟见肘。”市人大代表、房山区西潞街道苏庄三里社区党委书记邵雪松说,以上报居家观察人数这一个简单的数字为例,不仅街道、区级卫生健康部门需要,这个数字还要向农业农村部门上报,“怕数据传错了,我们社区副主任专门盯这事儿。”
“资源共享很重要。”市人大代表、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原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段淑珍长期在街道工作,退休后又常常深入社区调研。她发现,由于各单位系统独立,导致部分数据需反复采集,且很难做到各条线的实时更新。
董会生、邵雪松、段淑珍都建议,在全市统筹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各部门数据的规范互通,这不仅能够为基层单位的信息工作“减负”,还将节约资金,并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同时,各级部门的治理重心和数据也要尽可能下移到基层,这就要求制定统一的数据安全使用标准,加大数据使用共享和隐私保护等制度建设保障,在细节上下足功夫。“与数字化社区建设相配套的,还应该有基层工作者培训体系,让大数据真正在基层发挥作用,而不再是一串串数字。”董会生说。
邵雪松建议,建设数字化社区,有关部门需要多到社区走走,与基层工作者聊聊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打造系统平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基层实际,为更多基层工作者开放操作权,“社区书记工作庞杂,无法保证第一时间更新数据,这就会让大数据的作用大打折扣,希望为网格员也开通登录权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北京市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筑牢突发事件应对的物质保障基础
- 陈吉宁:做优做深做细 积极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北京:一旦与冬奥专用车辆发生事故 请市民不与车辆和车内人员接触
- 北京:副中心今年推动M101线开工 台湖演艺小镇部分项目已启动
- 天津等地迎战新冠病毒 多项措施确保市场保供稳价
- 多地推出新举措、大礼包 鼓励支持春节期间“稳岗留工”促生产
-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货量增长迅速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 渤海油田成为我国最大原油生产基地 海上油气勘探进入新纪元
- 【央广网评】铺绿网、挂塑料树叶的虚假复绿 怎么就评上了“绿色矿山”?
- 升学率不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教育部出台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