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柳青笔下的那个村庄……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65】作家柳青笔下的那个村庄……
终南山是秦岭山系中的重要山脉。终南山下的村庄不少,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是颇为特别的一个——作家柳青曾把皇甫村的风土人情和家长里短放在心上、注入笔端,写成经典小说《创业史》。
初秋时节,我们赶了个大早,想着趁日头爷好脾气,前往皇甫村拜访。
皇甫村历史悠久,地处古上林苑内御宿川之中。据传汉高祖刘邦为纪念功臣纪信曾在此修建“与天无极宫”。2006年在此出土汉“与天无极”瓦当数枚,与汉时御宿川内多离宫别馆之记述相印。全村现有1650户,5380人。新中国成立之初,皇甫村群众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深深吸引了作家柳青,1953年他辞去长安县县委副书记职务,一头扎进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
柳青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说过,写小说就像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的是生活,一头挑的是技巧”。14年间,他在皇甫村完成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中篇小说《恨透铁》和长篇小说《创业史》。《创业史》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也把皇甫村推向世界。柳青还把《创业史》的1.6万余元稿费全部捐出,为村子通电,办起农械厂,修滈河南大桥。柳青逝世后,遵其遗愿,将一部分骨灰埋在了皇甫村。
来到柳青故居,已经有游客在门外静候。故居是关中庄稼人家院落的架势。临近开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骑着一辆“吉祥豹”电动车,稳稳当当停在故居前。老汉身穿深蓝色圆领短袖,胸前别着党徽。他掏出钥匙,打开院门,神情庄重。
老汉叫刘田民,今年78岁,柳青定居皇甫村时,他只有6岁。他是《创业史》中才娃的原型。他的名字是自家爷爷取的,寄托着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喜愿这个孙儿有块田”。有块田就有了“创家立业”的根基。
但这个愿望曾经很遥远。
柳青在《创业史》中写道:“高增福倒霉透了。终南山里汤河峪的那条沟深,但走完了四十里龙窝洞,也就到了尽头了。高增福的倒霉劲儿,看来没个尽头。”书中高增福是才娃的父亲,也是以刘田民父亲刘远峰为原型。
“俺柳青伯书上写的,都是真的。他写高增福没了婆姨,又当爹又当妈照顾儿子才娃。俺娘早就没了……俺比才娃要强一点,就是还有俺柳青伯掏心掏肺对俺好。没有俺柳青伯,就没有俺的今天。就是这话!”刘田民接过记者随身带着的《创业史》,翻着看,说里边写的和以前的日子对得上。
“夏天,蚊子叮死人,蛤蟆鼓吵得能抬起你!冬天,你看嘛,这稻地野滩地方,外头风多硬!”这是柳青对当地环境的描述,刘田民说那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冬天的衣服就是几块烂布,穿在身上太冷,就左叠一下,右叠一下,裹紧一点,图个心安。真是个熬煎!”
刘田民说的“熬煎”“就是这话”“喜愿”,都是《创业史》中人物的口头禅。
这部小说是皇甫村大地上长出来的一枚果实。作品中的大多人物在这里有原型,作品中的时间与现实基本同步。撰写小说的过程,本身就是柳青沉到生活深处、融入百姓中间矢志“创业”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柳青,指出,“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柳青故居悬挂着不少他和农民在一起的照片,他们都戴着草帽、挽着裤腿,并肩坐在田埂上。
柳青对小说中的后生梁生宝寄予厚望,写他在“创业”时心中燃烧着理想的熊熊热火,“年轻的庄稼人啊,一旦燃起了这种内心的热火,他们就成为不顾一切的入迷人物”。而柳青以“创业”的精神写《创业史》,内心也有一把“热火”。
小说出版前,他一直在打磨,恳请出版社推迟出版时间,“我是一个有病的人,工作慢……请你们从第三季度的计划里抹掉”。他还准备将全书重写一遍,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都解决了。
对于柳青而言,“创业”的过程,亦是“创心”“创志”的过程。
今天,“创业”“创心”“创志”在皇甫村得以传承,并且有了新的创造。
柳青笔下的滈河畔十里蛤蟆滩,一度水源干涸,水田改旱地,种起了小麦。这几年,王曲街道启动新时代的“创业”计划,通过滈河综合治理、水系建设、农田改造等一系列工程,采取以村民为主体的农业合作社模式,恢复十里蛤蟆滩稻田景观,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
“种养基地通过组织稻田收割节、稻田音乐节,开展亲子抓鱼等活动,打造‘读《创业史》、体验稻作农耕、吃稻鳖稻鱼’特色,探索农业多元价值,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常在林间”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负责人姚运红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默念着《创业史》里的这句名言,来自陕西安康的“创业三剑客”也将目光投向了皇甫村。
马培源、王淦、钟洋都是安康汉阴县人,高中同窗,一起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毕业时都有投身“三农”的志向。他们发挥特长,改造村里老房子,让民宿保留古朴样貌的同时,更加宜居;通过墙体彩绘,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开展直播带货,让皇甫村土特产走上“云端”……这些举措不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网络用户,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柳青,进一步擦亮“皇甫村”和“创业史”的品牌。
记者来到他们租下开启“创作”的老房子,这里距柳青故居只有几分钟车程。
整面墙的彩绘,一只肥硕的猫咪躺在云彩里,很是惬意。门帘上的一句“可把你盼来了”,透着亲切。进门来,老式磁带播放机、搪瓷碗等旧物的气息,与简洁清爽的现代风格相互交融。“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八个字上墙,还配有英文表达:“Rush off to the world and keep loving。”
“改造的过程,耗时耗力,都差点扛不下去了。但创业总需要一个过程,实现理想都要经历挫折与磨难。加上村里和街道及时提供支持,比如加大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修整道路,修建停车场,简化各类手续,排查安全隐患等,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创业。”钟洋说,就如梁生宝所说:“把它的!拿下就是了!”
“创业难……”这是《创业史》题记中的一句乡谚。如今,在小说的“老家”皇甫村,我们的感受也是三个字——“创业欢”!(光明日报记者 王国平 张哲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