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聚焦: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还要闯哪些“难关”?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张尼)“从产业环境来讲,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环境、疫苗的产业环境现在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日前在北京表示。不过,在他和很多业内专家看来,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还有许多“难关”要闯。
13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以“医药智造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企业创新大家谈生物医药专场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上,多位业内专家就产业发展前沿及趋势指引方向,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以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举例说,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仍然面临很巨大的挑战,首先是源头创新罕见,其次研发的靶点同质化非常严重,最后是临床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发表在国际顶刊的(论文)数量相对于其他国家明显要少,甚至比韩国还要少,而且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人才数量差距非常明显,特别是跟药物相关的创新药的研发差距比较明显。”徐兵河强调,要真正开发一个一流的药物,需要重视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才能真正开发出创新药物。
为此他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是扶持企业成长,加大研发投入,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培养临床科学家;三是加强专利、技术、政策、市场等护城河的建设;四是以未满足的需求为导向,走差异化创新路线;五是提升监管效率,合理设定中国区样本量,加速全球化。
特别是谈及差异化创新,他强调,临床研发差异化包括病种,比如,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在中国都是发病率很高的肿瘤,要做这方面的小分子靶向药,中国肯定比国外做得快。另外,有些肿瘤在中国的年轻患者更多、有些肿瘤男女发病有差异。他强调,既要有药物研发差异,同时临床研究也要走差异化的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则在会上强调,最近二十年光是生物医学知识方面的进展量相当于人类过去两千年的总和。但知识只有团结起来才可能是力量,碎片化的知识不仅不是力量,甚至可能阻碍发展,把正确引向错误。
“我们现在写那么多论文,读那么多报告,它根本不是知识,它只是数据,数据只有整合起来才能成为信息,信息只有整合起来才能成为知识。”樊代明强调,生物医药创新需要把碎片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既需要行业的自然整合,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
“从产业环境来讲,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环境、疫苗的产业环境现在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张云涛认为,政策层面把生物医药作为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
面对当下外部形势、内部需求的特定环境,他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一是创新发展,真正解决原始创新的问题;二是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三是产业集群化;四是加强监管;五是走向国际化。
谈及国际化,他强调,“把多余的产能输出之外,你的产品只有跟国际上的大公司的产品同台竞争、同台使用,才能提升我们的能力。”
张云涛表示,医药是体系认证,是壁垒很高的行业,特别是疫苗,只有认证,你的队伍、人才才能整体提升,只有跟国际上的大公司对标、超越,才有机会,所以国际化也是疫苗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天,活动还展示了前期征集的生物医药产业问题及优秀解决方案,8家生物医药行业企业签署4项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落地。
北京金科君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华海峡研究院国际医疗技术创新转化中心、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单位的企业家,以“生物医药企业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为题进行对话交流。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等单位承办。(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MVRDV:绿色工厂建筑艺术展开幕 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 (微观亚运)“义新欧”中欧班列掌舵人任火炬手:浙商精神“永不灭”
- 新规后A股首例“违规减持”涉事公司董事长被免职
- 全球地热领域首项行业标准发布 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 (第20届东博会)广西国际友城赴约东博会 盼各领域合作“亲上加亲”-中新网
- (第20届东博会)中国—东盟共商制度型开放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系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 (第20届东博会)越南总理:东盟和中国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 推动铁路互联互通
- (第20届东博会)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暨“两国双园”项目分享圆桌会在南宁举行
- 李强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