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让12个民族18支队伍的心聚在了一起
小小的球场承载着大大的梦想,有球员奋力拼搏冲刺总决赛的体育竞技梦,也有球迷沉浸现场近距离观赛的精神文明梦,更重要的,是通过赛事的举办和球队的表现,展现新农人意志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梦、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团结村举办全国“村BA”西北赛事,“赛如村名”。
8月27日晚,西吉县吉强镇团结村篮球公园异常热闹,十里八乡的球迷群众和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早早来到这里,观看全国“村BA”西北赛区比赛开幕式。
吉强镇党委书记李学智拎着装满“西吉好吃头”的红色手提袋,赠送给现场观赛群众,当天,西吉县准备了5000份油香、土豆等地方特色小吃,让八方来客感受到西吉人的热情好客。“还有很多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美食小吃,希望全国的朋友都能来尝一尝。”在赛场外的农特产品展销点,吉强镇群众恨不得把西吉所有的“好吃头”一股脑推介给外地游客。
暖场节目开始,300多人共同表演歌舞《西吉等你来》,气势宏大,瞬间调动起现场氛围;青年学生穿着传统服饰,铿锵有力地击打腰鼓,舞动青春。西吉县文工团编排表演的《牧童鞭》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作,曾亮相过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当清脆响亮的牧童鞭声再次响起,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曾被姚明约见、并上过春晚的西吉“篮球小子”和100多名小朋友表演了篮球操,勾起现场篮球爱好者的美好回忆。“黄土地、木篮板,甚至在树上绑个铁环,就是我们那时的篮球场。”70后乡村教师赵卫东说:“现在乡村学校全都是水泥或者塑胶球场,孩子们体育活动项目也非常丰富。”
西吉的“春官送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本土知名摇滚歌手和六盘春官相遇,碰撞出独特的艺术火花,令人耳目一新。还有泾源县民族传统体育表演“踏脚”、隆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社火”等节目,都把六盘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响起,数百名演职人员撑起一面覆盖近2个球场的巨幅国旗,“微笑女孩”铁嘉欣登场,和全场数千名观众摇动国旗,齐声高唱祖国繁荣昌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与会领导嘉宾宣布开幕后,礼花齐放,与天空中一轮明月相映成辉,来自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山西、河南、湖北、陕西以及宁夏9个省区参赛运动员、记者、群众在团结村相聚,庆祝这一乡村盛会。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看到开幕式盛况,戏称“村BA”办成了“村奥会”。
8月26日,新疆伯西热克镇代表队率先抵达西吉。伯西热克镇地处祖国最西端的喀什地区,盛产大籽甜石榴,距离西吉3000多公里。球队中12名队员全都是维吾尔族群众,有种植大户、烧烤师傅。阿布都萨拉木接受采访时说,西吉人民很热情,听说是来参加球赛,连饭钱都不收。领队阿卜杜凯尤木介绍,参加这次比赛给了很多球员第一次出疆的机会,来到美丽的西吉,感觉像见到亲人一样,也热情欢迎西吉群众到美丽的新疆、到伯西热克吃石榴。
同样来自新疆的另一支队伍长山子镇代表队属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球员马子龙凭借精湛的球技和清秀的长相,在首场比赛就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吉强镇小球迷马子谦和其他几名小球迷还向马子龙要了签名、拍了合影,高兴得手舞足蹈。马子龙表示,西吉篮球氛围很好,虽然是乡村篮球大赛,但受到群众欢迎和媒体关注,感觉像参加职业大赛。
青海蓄集乡代表队的索南木道尔吉是海西州德令哈市蒙古族球员,他是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曾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大学返乡创业“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虽然球队未能打进决赛,但大家还有其他收获。索南木道尔吉说,来西吉参加比赛,感受到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发展势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也看到祖国大西北你追我赶乡村振兴的翻天巨变,欢迎西吉群众来美丽的德令哈。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吹麻滩镇代表队聚集了汉族、回族、撒拉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多个民族青年篮球爱好者,23号马鹏更是被西吉群众熟知的“草根”球星,经常和固原市三营、兴隆等球队比赛交流。临夏州篮球氛围十分浓厚,每年节假日都要举办各级各类篮球赛事。这次与主场兴隆镇的比赛中,球员在赛前拉开了“甘肃省积石山县人民向西吉县人民问好”的横幅,西吉县球迷也不吝惜自己的掌声,为甘肃球队呐喊加油助威,画面暖心。
内蒙古乌兰毛都苏木队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励志篮球俱乐部参加比赛,从2000多公里外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大草原来到固原,队长吉日木图非常高兴。“球队队员都是牧民家的孩子,喜欢打球,旗里每年都举办农牧民篮球赛,但是赛马、射箭、摔跤才是他们的拿手运动,欢迎固原群众到内蒙古大草原领略无限风光。”吉日木图热情地说。
赛场上奋力拼搏激烈竞争,赛场下互换微信交流友谊,全国“村BA”西北赛区短短几天的比赛,在球员中建立了横跨祖国的朋友圈,促进了各地各族群众天长地久的交往交流。正如新疆伯西热克镇代表队主教练阿迪力所说,我们的心因篮球聚在一起,不论地区、民族,我们都是兄弟。(光明日报客户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