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需求旺盛 险企密集增资
陈露 见习记者 吴杨
2023年首笔险企增资批复落地。1月3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爱心人寿变更注册资本及股东的批复,批准爱心人寿注册资本从17亿元增加至20.2亿元,由北京新里程健康认购新增注册资本3.2亿元。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超过20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机构的注册资本变更方案已获银保监会批复,也有多家险企的增资事项等待批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偿二代二期规则落地,保险公司有较大的补充资本需求,密集开启融资“补血”模式势在必行。
中小险企成主力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超20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机构变更注册资本方案获银保监会批复,合计获批增资数额超28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险企是2022年以来的增资主力,多数机构增资前的注册资本不足20亿元,仅中邮人寿、太平洋人寿、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平安养老4家机构增资前注册资本超过40亿元。
在增资金额方面,中邮人寿以71.63亿元的增资额遥遥领先,由友邦保险全额认购,增资后,友邦保险跃居为仅次于邮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4.99%。
此外,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披露,2022年以来,共有30余家保险公司及资管机构发布变更注册资本信息公告,目前仍有部分公司的增资方案等待监管方面批复。
外资身影频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部分外资险企瞄准时机增厚资本,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以德华安顾人寿为例,2022年1月,山东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德华安顾人寿增资2亿元,注册资本由18亿元变为20亿元。2022年12月,德华安顾人寿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山东国投将其持有的3亿元注册资本转让给德国安顾集团,同时公司增加资本金4亿元。据悉,德国安顾人寿、德国安顾集团为一致行动人。通过增加注册资本,公司调整了股权结构,外资对该公司控制权进一步增强。
部分公司在增资的同时,也完成了股权变更。如三星财险增资5.52亿元,新引入5家股东。其中,腾讯持股比例为32%,成为第二大股东,三星财险也由外资独资财险公司变为中外合资公司。中韩人寿增资15.01亿元,由其原股东浙江东方和新引进的长兴金控、温州国金等五家国有企业认购。
除此之外,中航安盟财险、英大财险、中荷寿险等多家外资险企均在2022年获批增资。业内人士表示,在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外资险企增资更多是想要拓展业务,基于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长期看好,增加在中国市场的分支机构、增聘员工和各项投入。
增资需求强烈
为何保险机构的资本补充需求迫切?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偿二代二期规则的落地有关,满足偿付能力是险企密集“补血”的一大原因。
2022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即“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该规则对实际资本认定更为严格,同时优化最低资本结构。
从偿付能力来看,不少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较此前有所下降。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这两个指标相较2021年三季度末分别减少了28个百分点和87.6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预计,短期来看,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承压。“长期来看,偿二代规则将更加科学、有效计量保险公司资本,引导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回归保障本源。”联合资信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会保持在合理区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