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保供进行时:多家药店称两三天到货,感冒药公司发声扩产能
近来,官方频繁提及居民勿盲目购药。
其中,12月3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指出,广东省感冒类药物供应充足,网传相关囤药指南不科学,药品存在有效期及对存储条件的需求,呼吁市民应科学合理按需购药,避免长期大量的非理性的囤药行为。
近期,流感季叠加各地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感冒药品销量增加。多家药店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表示,近期感冒药缺货主要是大家扎堆购买,不过,感冒药的供应会在2-3天内跟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已有公司开启药物保供,称调配公司各方资源力保相关产品的产能保障。
12月6日,为进一步规范各有关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价格秩序,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提醒告诫书,提示经营者不得对粮油肉蛋菜奶等民生商品和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
部分药店遭扎堆购买缺货,有平台线上买药扩大配送范围
“今天一天线上订单比较多,我除了拣货,其他的事基本都没有来得及干。”12月5日,北京通州一药店内一位店员一边为线上订单拣货,一边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交谈间隙,外卖配送员陆续进出店内,取走配送药品。
贝壳财经记者看到,这一店内感冒止咳的货架上,部分感冒止咳药品已经售完,但仍有大量相关药品有货,主要是一些感冒、止咳类颗粒产品。店员对记者表示,近期客单较多,多种感冒药暂时已经没有货。记者问及感冒药何时才能重新供货,其表示暂不清楚,可能需要等待两天。
“我们感冒药货架上几乎都卖空了,不过星期四感冒药会再到货。”北京顺义区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如此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记者陆续致电了位于北京朝阳区、通州区的多家药店,药店工作人员均表示,近期感冒药缺货主要是大家扎堆购买,目前感冒药产品订单增加,2-3天内会到新货。
线上平台上,感冒药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京东12月5日的非处方药热卖榜上,排名前五位的均为感冒、退热类药品。
同日,京东健康发布数据显示,近期京东健康“四类药品”销量增长明显,近7日成交额环比增长18倍。“四类药品”指感冒用药、退烧、止咳、抗菌消炎类药物。
12月4日,饿了么表示,饿了么买药将启动“多一点保障”行动,联合各地药店伙伴加大防疫药品及防护物资的供应,提升买药配送优先级、扩大配送范围,并将发放首批100000个20元“防疫专项礼包”。
12月-次年2月为每年的流感季,也是感冒药品的销售旺季。此外,近期北京、河北、山西等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取消“四类药品”购药人员信息登记,在防控疫情的需求下,居民备药热情有所上涨。
对此,一位呼吸科医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常规感冒药物、止咳药物均可以选择性备药。“不需要买特别多的药,现在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还是无症状或者轻症。”该医生建议,如果出现黄鼻涕、黄痰可以吃一点抗生素,一旦高热、肌肉酸痛需要去医院治疗,如果出现喘不上来气、胸闷、气短则需要考虑肺炎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开启备货模式:以岭药业扩生产,有公司技改保产能
12月6日,以岭药业在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近来连花清瘟供货价格保持稳定。如果消费者发现个别终端出现涨价情形,请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反映。目前公司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生产,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同一天,金石亚药回复投资者表示,随着防疫新规的出台,下半年感冒药的限售政策相较上半年有所放松。伴着流感季的到来,快克、小快克的销售情况也在恢复,从总体趋势来看,今年全年感冒品类实现平稳增长是可以期待的。目前公司产能及备货充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A股市场上,与感冒药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华润三九、以岭药业、济川药业、仁和药业、葵花药业等。感冒类药品需求增加,不少公司表示保障产能,及时供应。
针对投资者问及公司库存、供应及生产情况,仁和药业在11月24日回复称,随着防疫新规及流感季的到来,公司在与疫情、流感等相关品种上,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适时调整了销售政策,加大了促销力度,同时调配公司各方资源力保相关产品的产能保障。
此外,康缘药业对投资者表示,公司被国家及各省新冠防治方案所推荐的产品包括散寒化湿颗粒、金振口服液、杏贝止咳颗粒、热毒宁注射液、藿香正气水,涉及注射剂、口服液、颗粒剂等。公司整体产能可以满足散寒化湿颗粒目前的销售需求,同时公司也在通过技改等措施扩大产能,以确保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二级市场上,相关公司的股价虽然在12月6日有所回落,但多家公司近期站上股价年内最高点。
其中,以岭药业于12月6日盘中达到年内股价最高点44.65元,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报46.31元,较年内最低点涨137.25%。华润三九在12月1日达到年内股价最高点61.16元,12月6日收盘,其股价报52.93元,较年内最低点涨71.35%。葵花药业股价于11月21日达到年内最高点,截至12月6日收盘,其股价报26.5元,较年内最低点涨115.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