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企业用好金融衍生工具保持风险中性
本报记者 刘 琪
见习记者 韩 昱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报告的专栏《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中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与此同时,在基本面和政策面两大支撑因素作用下,人民币汇率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专栏文章指出,从双边汇率角度看,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对其他主要货币有所升值。受美联储加快加码收紧货币政策、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美元大幅走强,美元指数上涨约17%,比价效应带动同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10%,但人民币仍对欧元、英镑、日元升值3.3%、8.3%、12.5%,而且人民币对韩元、泰铢等周边经济体货币以及南非兰特等新兴经济体货币也有不同幅度升值。
《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到,在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推高美元指数的背景下,今年9月中旬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后跌破“7”这一整数关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不过,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仍保持稳定,且自11月份以来,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走强,美元指数从高位回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亦呈现出较强的回升趋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调升1426个基点,且在11月14日单日调升1008个基点,创2005年7月23日以来最大单日升幅。
专栏文章表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坚决平抑汇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于央行稳定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下一步安排,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总的来说,应当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汇率弹性;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沟通、对市场参与者进行引导和预期管理,努力保持外汇市场预期平稳;持续推进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帮助对冲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冲击,保持货币政策自主性。
此前,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承压之际,央行陆续实施了多项措施稳定预期,包括在9月15日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至6%;在9月28日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在10月25日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等。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央行的政策管理工具箱仍很充裕。从历史经验来看,政策工具还包括通过中间价调整过滤顺周期影响的逆周期因子、同商业银行做外汇掉期交易、发行离岸央票以管理汇率预期等。
受访专家表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的进程中,企业本身也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以应对汇率潜在的波动。
“对于企业,尤其是外币收入比重较大、外币负债较多的企业而言,应积极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和幅度加大的新常态,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庞溟表示,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做好汇率风险评估。基于“保值”而非“增值”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合理审慎交易,适度套保汇率敞口和控制货币错配,合理安排资产负债币种结构,主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汇率避险服务,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坚持稳健经营等。
雒佑补充道,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降低汇率风险方面,企业或可直接同交易对手做货币互换、利用远期合约来固定兑换汇率、利用期权来对冲风险等。此外,企业也可通过商务谈判,比如在进行交易时商定好使用固定汇率而非浮动汇率,或者按照交易金额来实行一定的减免政策、双方分别分摊汇兑损失等,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证券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