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杭州文旅观察:西湖断桥何以“人从众”却不拥堵?

发布时间:2022-10-10 11:2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0月8日电 题:杭州文旅观察:西湖断桥何以“人从众”却不拥堵?

  作者 王题题

  日前,杭州西湖西溪景区公布了该景区2022年国庆七天假期的游客量,共计接待客流量为180.35万人次。其中,免费公园中客流量第一的是断桥白堤段。国庆假期,大量游客从杭州西湖断桥涌入白堤。

  据悉,断桥瞬时的饱和游客量(即同一时刻有多少人同时在断桥上)为449人。断桥的人流量这么大,为何没有发生拥堵?这得益于西湖的精细化管理,而断桥就是西湖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2002年,杭州提出“还湖于民”的口号,西湖实行免费开放。西湖紧贴城市,游客、西湖建设、用地等如何管理,成为难题。

  作为开放的遗产地,西湖的游客量多少才适合?同一时段最多能通过多少游客?游客怎样游览才更舒适?管理上应该有什么措施?这些问题摆在眼前。

  据了解,一般在测算游客容量时,城市规划设计师会按照国际上的风景名胜区游览的标准,对行人驻足和通过时所需要的面积进行计算。路面有多少面积,这个面积能容纳多少人,需要从哪里开始控制流入人流,都要经过严格的测算。

  而西湖景区的游客容量测算,是基于国际标准,并将游客舒适游览的感受结合进来,对数据进行了修正。

  比如西湖断桥的人流量测算,2014年左右,西湖断桥的两头分别安装了4个红外线人流监测设备,这些红外感应可以判断断桥上的游客在某一时刻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监控数字统计,平时状态下,断桥的瞬时游客量大约是281人,而断桥饱和游客总量为449人,意味着如果超过这一数字,断桥就会比较拥堵。于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依据数据,给断桥制订了“分级管理方案”。

  该分级管理方案应用于西湖周末及法定节假日等游客量过大时的景区游客管理。该方案在假期游客分流疏导上,效果尤为明显。

  今年国庆假期,作者沿着环湖绿道向断桥走时发现,游客被自动分为进、出两队走,人虽然多,但很有序。走近断桥,映入眼帘的是,两队志愿者分别站在分隔栏两侧,引导旅客进出。他们紧盯着路况,并不停地喊着“进入断桥请靠右走。”

  断桥的分隔栏是由近500盆彩叶草打造的国庆版断桥小飞虹,它们用“颜值”疏导断桥客流,并从断桥的这头一直蜿蜒到另一头。小飞虹上竖立着引导牌,牌子的正反面分别写着“断桥入口”“断桥出口”“请靠右行”和防疫提醒。

  桥上每隔十几或二十几块地砖站着一位执勤民警,作者数了下,整座断桥共有22名民警站岗。

  家在西湖景区附近的杭州市民陆先生也明显感觉到西湖在节假日管理上的变化。他表示,他经常会到西湖断桥白堤一带逛一逛,也发现近几年来西湖管理更“细”了,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志愿者、民警等站岗,而且分流、引导的游览措施不仅能保障安全、缓解拥堵,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游客游览的自由度。

  “反正在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有人在提供保障。管理得好、细,大老远就开始疏导了。”在西湖景区从事环卫工作三年的李师傅坦言。

  事实上,西湖的精细化管理远不止于把管理落实落细,还更注重了管理、服务的人性化。

  比如,当年西湖免费开放后,景区增设了不少椅子供市民游客休息,一开始椅子的间距很近。因为西湖边的恋人很多,如果椅子之间距离太近,恋人们会感到不自在。后来,西湖景区在苏堤、白堤等“情人堤”改造时,对长凳的数量和间距进行规划调整,减少了长凳的数量,保持一定的间隔,恋人们有了更多隐私空间。

  作者认为,景区的精细化管理是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建立的一种管理模式。西湖景区的精细化管理在落实落细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无论是断桥小飞虹,还是景区内的椅子,尺寸之间,满满的都是细节。为西湖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点赞!(完)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