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郝岚:四世育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师范”
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郝岚正在为同学们上课。 王在御 摄
中新网天津9月10日电 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郝岚:四世育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师范”
作者 王在御 王君妍
“当老师就是最幸福的事,因为你可以塑造和改变一个人,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郝岚站在讲台上语重心长地说。
2021年下半年,郝岚正在为2018级中文师范班上课。近年,社会上关于“空心人”和“躺平”的讨论愈发激烈。郝岚正在给学生们讲歌德著名诗剧《浮士德》,她决定结合作品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人的价值建立在自身之上就够了,还是需要社会化价值?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人需要被尊重和价值的自我实现,而被尊重不是依靠鲜衣怒马、美酒佳肴的照片,而是你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积极的事。”郝岚为学生们传达的思想,是刻在她基因里的信念,是为社会而奋斗的精神。
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郝岚正在为同学们上课。 王在御 摄
郝岚出生于教育世家,四代人先后有13人担任教师,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教育世家之一。四世育人,郝岚的家族基因里似乎刻下了“师范”二字。
“1937年,我的外公带着我不足两岁的母亲来到晋察冀边区从事教育工作。能多教一个孩子识字,就是他的成功。”郝岚说,经过漫长的岁月,郝岚外公74岁的时候,给自己的四个子女写下四封信,信中的内容分享了这位老教师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的喜悦。
“我母亲收到的信中写着,‘我一辈子不记得自己的生日,这个入党的日子未来就是我的生日。’外公一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一天是1985年1月18日。而这个梦想,就是传承的信念。
在外祖父的影响下,郝岚的母亲也成为一名教师,“我母亲那时候在天津南郊区(现津南区)教学,那时候郊区的教学条件很差,有些家庭甚至没办法给每个孩子穿上裤子,哥哥可以穿裤子上学,弟弟就只能躲在被子里。”
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郝岚为同学们解答问题。 王在御 摄
那时候,郝岚的母亲想尽办法为这样的孩子提供衣裤,甚至是袜子。也许在那个年代,“爱生如子”就是好老师的标准。
“到了我这一代,我认为育人很重要,知识和学习已经不是最重要目标,而一个人在面对巨大困难的时候还能坚忍不拔的这种精神气,才是现在学生需要学习的能力。”育人之道好像是一个小圆圈,好的教师总会知道不同时代的学生需要什么,并且指引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谈起下一代“师范”,作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的郝岚表示,新入职的90后教师,不能岁月静好,更不能“躺平”;而是要充满社会责任感,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并且不断提高自己。外祖父的“师范”标准是“多教一个孩子”;母亲的“师范”标准是“爱生如子”;而郝岚的“师范”标准是“让学生坚强面对困难”。“其实每个人的条件、平台、环境都不一样,因此‘师范’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郝老师多年来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帮助、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书睿说。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甘肃陇东学院,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交流,郝岚便是其中之一。她讲授的《外国文学史》等课程,结合当下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现状,通过使用翻转课堂、精品慕课等方式,带领学生阅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深受陇东学院师生的好评。
“做老师需要有信仰,虽然每一代都有一些变化,但是信念从未改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师范’,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信念的传承。”郝岚说。(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