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规模增长快于美国500强
中新网9月6日电(首席财经记者 李金磊)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2022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有1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中国企业500强规模增长快于美国500强,规模总额已经与美国500强基本相当。
营收总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元
2022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实现较高速度增长,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02.48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2.65万亿元,增长14.08%;资产总额为372.53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28.95万亿元,增长8.43%。
入围门槛连续20年提高,2022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已经提升至446.25亿元,比上年提高了53.89亿元,增长为13.74%。这是中国企业500强自发布以来入围门槛绝对值提高最多的一年。
万亿级企业首次突破10家
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44家,占比接近50%,净增22家。
有1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农业银行8家原万亿级企业外,中国中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人寿4家企业成为万亿级企业新成员。
这些企业最赚钱
2022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4.46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9.63%;收入利润率为4.36%,比上年500强下降了0.1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20%,比上年500强提高了0.0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03%,比上年500强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净利润前10名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腾讯、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华为、中国平安、中国移动、交通银行。
研发强度创下新高
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22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45万亿元,与上年500强相比,增加了1408.20亿元,增长了10.78%;占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51.95%,大企业创新地位不断凸显。
研发强度提升至1.81%,迎来五连升并创下新高。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研发投入上持续保持领先,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4.16%,航空航天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4.08%;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7.02%。
专利数量持续增加。2022中国企业500强共持有各类有效专利166.80万件,比上年500强增加21.94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7.29万件,比上年500强增加7.83万件。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为40.34%。
住宅地产业受冲击最大
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结构,在疫后经济复苏中持续调整。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黑色冶金、石化及炼焦分别增加6家和4家,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动力和储能电池业、多元化投资业均增加3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业分别增加2家。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复苏较好,公路运输、物流及供应链、综合商贸分别增加2家。
部分行业依然承受较大发展压力。住宅地产业受冲击最大,入围企业数量48家,相比上年减少8家,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减少;净利润加快下滑,增速为-13.34%,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也是净利润增速连续第四年大幅下降。部分零售领域也受到较大影响,汽车摩托车零售业、家电及电子产品零售业均净减少3家。
规模增长快于美国500强
中国企业500强规模增长快于美国500强,规模总额已经与美国500强基本相当。2022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规模相当于美国500强的97.74%;资产总额相当于美国500强的106.46%,已连续两年超过美国500强。
入围世界500强的内地企业数量增至133家,居于第一位。营业收入方面,中国内地企业有16家排名全球行业首位,12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二位,14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三位。位居全球行业前三的中国内地企业为42家,位居全球行业前五的中国内地企业为58家。
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指出,中国500强企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做强做优做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展现出新的气象,入围门槛大幅提升,经营规模迈上新台阶,制造业企业快速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继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
朱宏任表示,尽管我国企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有不少企业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是以世界一流、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标准来衡量,我国真正能够引领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流企业还不够多,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既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我国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扎实推进一流企业建设,建设强大企业群体,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