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助力低碳?专家共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中新网湖州8月15日电(张雨滴)2022年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7周年,也是第八个“湖州生态文明日”。当日,“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绿色金融支持竹林碳汇发展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行,知名学者、行业专家、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在现场共同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安吉是著名的中国竹乡,拥有竹林101万亩,其中毛竹林87万亩。在这里,用竹林里的新鲜空气换来“真金白金”,并非“天方夜谭”。
2021年12月,安吉在中国首创了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运用数字化改革思路,实现了林地流转—统一经营—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打通了碳汇交易区域市场。
“截至目前,安吉已组建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119家,87万亩毛竹林全部完成流转,每年可产生碳增汇近70万吨。”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宁云说。
安吉坚持“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大力推行“两入股三收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竹农共同富裕。总的来说,就是农户将竹林资源资产量化入股,从而获取竹林流转租金、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分红股金和经营竹林劳动薪金三大收益,真正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打开竹林这座‘绿色银行’的‘致富密码’,离不开绿色金融这把‘钥匙’。”安吉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此次论坛活动,我们将集聚更多智力支撑和金融源头活水,为进一步推动竹林碳汇改革提供动力。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表示,在全面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以金融机构为端口持续推动经济和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在‘碳中和’实现路径中高碳产业转型及新兴低碳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中都面临着收入下降、成本上升、盈利下降,可能产生信用违约、资产减值等风险的情况下,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作为衡量可持续运营能力的综合指标可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投资项目筛选参考、投资产品和服务设计的支撑。”施懿宸说。
浙江省特级专家、竹林碳汇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周国模则提出“碳金融+竹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打造高质量增汇共富的示范样板。
“要以竹林碳汇量为抵押物进行银行融资,用于竹林培育与增汇经营、林下经济种植、林区道路整修与经营机械购置、竹产业发展与竹材产品开发。”周国模说,并通过竹林增汇经营、林下种植,打造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竹木加工现代园、竹物流园、竹文创产业中心、竹文化康旅融合体、竹林碳汇科普馆等方式发展竹业。
“最后,通过建立碳汇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支持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的转型提升,形成竹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周国模说。(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