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如何助力?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对面的日土县嘉伟雪山。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网西藏阿里8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近日到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与阿里站科研人员座谈交流。
阿里站如何助力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站长赵华标表示,自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该站在助力科考方面,已为“西风-季风协调作用及其影响”“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等多任务不同专题的科考队,提供多轮次后勤条件保障和观测数据支撑。
第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到访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合影。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他介绍说,阿里站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2公顷,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毗邻班公湖,距拉萨市约1600公里。站部所在地区为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降水少、气温低、气温年温差较大、冬春季多大风等特点,所在区域特色为季风-西风交汇区、亚洲水塔冰川集中发育区、重要的河源区和湖泊分布区、“世界屋脊”之“屋脊”、脆弱的高寒荒漠生态系统。
阿里站观测内容包括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冰川变化、河流水文、湖泊水文、生态系统,科学定位为:聚焦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构建辐射区域的综合观测网络,研究季风与西风协同作用影响下的冰冻圈水循环和高寒荒漠环境变化,建设集综合观测、后勤保障、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观测研究示范基地。其科学目标包括:监测研究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气候、水文、大气环境和生态过程变化,揭示印度季风与西风协同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并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化,为全球变化研究以及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赵华标指出,通过10多年的积极建设,阿里站现已成为中国“高寒区地表过程与环境监测研究网络”17个主体野外台站之一,填补了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观测的空白。他透露,阿里站未来将持续为第二次青藏科考、“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等重大项目计划,以及各科研院校研究项目提供所需观测平台、数据支撑和后勤保障。
据了解,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自2003年建所伊始,即确定野外台站长期观测为立所之本。2005年,该所首批启动运行“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站”3个野外站,此后相继建设“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和“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0年,与西藏大学合作共建那曲站;2016年建设“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初步建成以拉萨部为支撑协调中心、以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为核心,由7个台站(中心)及多个独立观测点组成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体系,迄今已获取大量第一手观测数据和资料,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科考任务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科学实验与科普教育基地。(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