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乡村振兴路线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何建?
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记者王晶)“十四五”时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意味着乡村振兴路线图已明确,乡村振兴“大合唱”正式拉开大幕。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方案》明确,要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那么,乡村振兴建设,钱从哪里来?人才又该怎么用?该如何理解突出农民主体作用?脱贫后的地区,核心任务应该是什么?就相关问题,央广网记者独家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
未来乡村建设建什么?
———“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理念
央广网:“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力期,上述《方案》出台,有哪些特殊意义?
张琦:乡村建设的攻坚战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对于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方案》的出台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绘就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方案》出台解决了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清晰地刻画出乡村建设怎样全面、有序、有效的推进,确保乡村建设建得好、看得到、有成效。
二是展示了施工表。《方案》出台解决了一个干什么的问题。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部署了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农村人居环境等八个方面的任务,着力加强这八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亮明了责任书。《方案》出台解决了一个谁来干的问题。特别是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使乡村建设的各方面责任公之于众,受人民群众监督和评价,无疑是一份严肃郑重的责任书。
央广网:《方案》多处体现“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理念,为何突出农民主体作用?
张琦:《方案》要求,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不代替农民选择。
在突出农民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提升农民能力是一个关键环节。具体表现是,在乡村建设项目的谋划、建设、管护等环节,要保障农民参与决策,要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要积极推行“门前三包”、受益农民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等农民自管方式。
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央广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建设应有之义,如何把握其与乡愁的关系?
张琦:留不住乡愁的乡村建设是不成功的乡村建设,也远离了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出发点。我们要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
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创新开展农耕农趣农味节庆活动等方面加大力度,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和示范引领。
乡村振兴到底怎么干?
——— 产业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央广网:脱贫后的地区,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核心任务应该是什么?
张琦:脱贫地区,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核心任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八个方面,分别是: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央广网:与脱贫攻坚期的产业发展不同,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要发挥何种功能?
张琦: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第一,产业是乡村发展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发展好产业,才能让农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让人留在农村,让城镇的人才愿意进入农村,激发农村的活力。
第二,产业是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通过产业振兴,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才能形成一个美丽富饶农村的坚实经济基础。
第三,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产业的联通,才能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中重要的一极,如果想充分发挥乡村在整个现代体系中的功能,必须要有旺盛强大的产业作支撑。
央广网:未来几年,数字化农村,将是怎样一幅图景?
张琦: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会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没网、没信号等问题了。
另外,“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发展,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数字化管理,让村民的生活便利化。农民以前办事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未来几年,农民就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办理一些政务,这样村民的生活可以更加方便。
钱从哪里来?人才又该怎么用?
——— 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
央广网: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方案》在实施机制上有什么创新举措?
张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相当强度、稳定可靠的投入,提出“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谓打蛇打七寸、牵牛牵鼻子。
在中央财政层面,将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乡村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点积极予以支持,并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在地方财政层面,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可按规定统筹安排支持乡村建设,地方政府债券可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等。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引导机构法人、业务在县域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定制乡村建设金融产品,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合作模式,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支持乡村建设。
央广网:要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如何逐步解决人才匮乏这一困境?
张琦:《方案》中专门提出“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比如,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最为缺乏的人才。
还要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乡村工匠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工匠,还包括各具特色的传统艺人和手工业者。通过开展乡村工匠登记造册,建立乡村工匠人才库,体现对劳动者的关怀尊重以及社会认同。
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搭建服务平台,畅通交流机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